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7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惡勞樂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好逸惡勞」。見「好逸惡勞」條。01.《韓非子.心度》:「夫民之性,惡勞而樂佚,佚則荒,荒則不治。」 
力分勢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力量分散,勢力減弱。《舊唐書.卷五六.列傳.杜伏威》:「今同苦隋政,各興大義,力分勢弱,常恐見擒,何不合以為強,則不患隋軍相制。」
酒瓮飯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翼少君,能達占射覆。道雖小,亦聖人之術也,曾又不知。人生稟五常1>之性,好道樂學,故辨2>於物。今則不然,飽食快飲,慮深求臥,腹為飯坑,腸為酒囊,是則物也。倮蟲三百,人為之長。「天地之性人為貴」,貴其識知也。今閉闇脂塞,無所好欲,與三百倮蟲何以異?而謂之為長而貴之乎? 〔注解〕 (1) 五常: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種倫常道德。 (2) 辨:分別、判別。
聚會精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聚精會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王襃,字子淵,西漢蜀人。宣帝時,由益州刺史王襄舉薦,得到宣帝的召見,命他作〈聖主得賢臣頌〉(見收於《漢書》本傳)。其中一段述說聖主和賢臣之間的關係。他認為賢才是國家的工具,官員如果是賢能的人才,則不需任何的改革更張,功德自然就會普及全國。工具銳利,用的力量少,但效果卻很好。相同的道理,聖人和君子,正是聖明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因此君王必須認真辛苦的尋找賢德之人,才能夠安逸地享受天下太平。做部屬的也是如此,賢能的人在還沒有遇到聖明君主時,所提的策略和建議,不被採納,境遇卑賤困苦。然而,一旦遇到聖明的君主,謀略合乎君主的心意,規諫的言詞受到重視,忠君之心能...
美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好的本質。《韓詩外傳》卷八:「雖有美質,不學則不成君子。」
百歲千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百年、一千年。形容時間長久。明.康海《王蘭卿》第三折:「便活到百歲千秋索一死,則不如另尋個身計。」
一視之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山乎?」曰:「山,可也。」山有草木禽獸,皆舉之矣。指山之一草而問焉,曰:「山乎?」曰:「山,則不可。」故天道亂,而日月星辰不得其行;地道亂,而草木山川不得其平;人道亂,而夷狄禽獸不得其情。天者,日月星辰之主也;地者,草木山川之主也;人者,夷狄禽獸之主也,主而暴1>之,不得其為主之道矣。是故聖人一視而同仁,篤2>近而舉遠。 〔注解〕 (1) 暴:音ㄅㄠˋ,欺凌、殘害。 (2) 篤:深厚,厚待。
死有餘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死有餘辜」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路溫舒》夫獄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復生,者不可復屬。《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今治獄吏則不然,上下相敺,以刻為明;深者獲公名,平者多後患。故治獄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離於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計歲以萬數,此仁聖之所以傷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夫人情安則樂生,痛則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勝痛,則飾辭以視之;吏治者利其然,則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卻,則鍛練而周內之。蓋奏1>當之成,雖咎繇2>聽之,猶以為死有餘辜3>。何則?成練者眾,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獄吏專為深刻,殘...
一筆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部勾銷。元.馬致遠〈行香子.無也閑愁套.碧玉簫〉曲:「傀儡棚頭,題甚麼抱官囚。自也羞,則不如一筆勾。」元.孔文卿《東窗事犯》第三折:「他待將咱宋室江山一筆勾,好金帛和大金家結勾。」也作「一筆勾斷」、「一筆勾消」、「一筆勾銷」。
學習和生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必需的,為了滿足需欲,就須和環境發生交互作用。有機體若不「學習」以環境中的事物,來滿足其基本的需欲,則不會生存太久。也沒有一個有機體不學習環境中的事物那些是安全的或是危險的,而能活得長久的。對於有機體不能以均衡作用或反射滿足的基本需欲,欲獲得滿足,便要透過與環境作用的學習歷程獲得。(註1) 結論透過學習過程,有機體得以順應變遷中的環境。滿意和危險的來源常常改變,因此若有機體對環境的適應不是動態的,就不能生存。學習過程提供有機體維持生存所需的彈性,使其在一個大而多樣的環境條件下生存。要生存下去,有機體就須學習那種環境的事物...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