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72 ms
共 12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明護助。如:「保祐」、「庇祐」。《晉書.卷六二.祖逖傳》:「方平河北,而天欲殺我,此乃不祐國也。」唐.白行簡《李娃傳》:「欺天負人,鬼神不祐。」
|
兄弟鬩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採集從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樂章,共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雅又分大雅、小雅,小雅內容中正和平,歷來被視為雅正的樂歌。〈常棣〉選自小雅,寫宴請兄弟的詩作,共八章,典源收錄的是第四章。常棣即棠棣,代指兄弟。首章:「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指出人世間情誼,再沒有比兄弟親情更深厚的,就像棠棣花和花萼相依相榮。以下七章,都是承接首章而來。第四章寫道:兄弟在家裡雖然爭吵不休,一旦遇有外侮,卻能共同抵禦,而平日的好朋友,遇到事情卻不會來相助。後來「兄弟鬩牆」這句成語除詞面義的用法外,亦用來比喻團體內部不和睦。
|
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姓。如明代有君助。
|
不共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2.《蕩寇志》第二五回:「我正待助小婿報不共戴天之仇,焉肯與你講和!」
|
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請求、幫助。如:「請託」、「懇託」。《儒林外史》第四回:「三房裡曾託我說媒,我替他講西鄉裡封大戶家,好不有錢。」
|
對牛彈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釋佛理,你們很容易就能了解。反之,我若是引用佛典,就像對瞎子說各種漂亮顏色,對聾子演奏音樂,一點幫助也沒有。就是師曠那樣的音樂大師,無論技藝多麼精巧,也不能彈奏沒有琴弦的琴;狐貉的皮毛雖然暖和,但也不能溫暖沒有生氣的死人。例如春秋魯國的公明儀,有一次看見一頭牛在吃草,就彈琴給牠聽,可是不管旋律多悅耳動聽,牛卻充耳不聞,自顧著吃草,這是因為人類的音樂不適合給牛聽。後來他改彈出蚊虻鼓翅聲、落單小牛的悲鳴聲,牛就立刻停止吃草,搖著尾巴,豎起耳朵,徬徨不安地聆聽。我引用儒家經典來講解佛理,也是同樣的道理。」由典源看來,牟子舉公明儀為牛彈琴的故事時,並沒有貶抑牛的意思,只是就事論事,說明自己的用意。後...
|
給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拿東西給別人。[例]他因為受傷無法承擔家計的事件一經報導,社會各界紛紛給予援助。
|
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方、處所。《呂氏春秋.恃君覽.達鬱》:「厥之諫我也,必於無人之所。」
2.恰當的位置。如:「死得其所」。《易經.繫辭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也。」
3.量詞。計算建築物的單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學校」。
4.約略計算之詞。多置於數量、單位之後。《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還。」《續漢書志.第一一.天文志中》:「彗星出天船北,長二尺所。」
5.機關或機構的名稱。如:「區公所」、「派出所」、「研究所」。
6.姓。如漢代有所忠、所輔。
1.表示指示。相當於「此」、「這」。《呂氏春秋.審應覽.審應》:「齊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愛之心也。」唐.杜甫〈示從孫濟〉詩:「所來為宗族,亦不為盤飧。」
2.表示疑問。相當於「何」、「什麼」。《國語.魯語上》:「長勺之役,曹劌問所以戰於莊公。」
假設、如果。《詩經.鄘風.牆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醜也。」《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1.虛字。置在動詞前,暗示動作達到的事物。如:「前所未聞」。《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與「為」或「被」合用,表示被動的意思。如:「他的作品為一般青年人所喜愛。」
相當於「尚」、「還」。《樂府詩集.卷四六.清商曲辭三.無名氏.懊儂歌十四首之三》:「江陵去揚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
唾手可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東周列國志》第七回:「此城唾手可得,不意鄭兵相助,又費時日。奈何?」
|
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尾助詞,無義。如:「不錯啊!」、「好棒啊!」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