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如:「有頭無尾」、「獨一無二」。《孫子.軍爭》:「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史記.卷一○三.萬石君傳》:「上以為廉,忠實無他腸,乃拜綰為河間王太傅。」
1.不要。通「毋」。《孟子.告子下》:「無曲防,無遏糴。」南朝梁.劉孝威〈公無渡河〉詩:「請公無渡河,河廣風威厲。」
2.未。《荀子.正名》:「志輕理而不重物者,無之有也;外重物而不內憂者,無之有也。」唐.杜甫〈丹青引〉:「學書初學衛夫人,但恨無過王右軍。」
3.不論、不管。如:「事無大小,都由他決定。」《詩經.魯頌.泮水》:「無小無大,從公于邁。」
4.不、沒。《書經.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南朝宋.鮑照〈代陳思王京洛篇〉:「珠簾無隔露,羅幌不勝風。」
5.非、不是。《禮記.禮器》:「忠信之人,可以學禮,苟無忠信之人,則禮不虛道。」
1.用於句首。無義。《詩經.大雅.文王》:「王之藎臣,無念爾祖。」《左傳.隱公十一年》:「若寡人得沒于地,天其以禮悔禍于許,無寧茲許公復奉其社稷。」
2.用於句末。同「否」。唐.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詩:「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姓。如漢代有無且。
參見「南無」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同「哎」。《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老馬識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匡天下,桓公尊為「仲父」,為法家之祖。諡敬。世稱為「管子」。(2) 隰朋:生卒不詳,齊國大夫,曾管仲佐桓公完成霸業。諡成子。隰,音ㄒ|ˊ。(3) 桓公:?∼西元前643,春秋時齊國的國君,姓姜,名小白,襄公弟。周莊王五十一年,以襄公無道,出奔莒。其後襄公被弒,乃歸國即君位,任管仲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為五霸之首。管仲亡後,怠忽政事,寵幸佞臣,霸業遂衰。在位四十二年,諡桓。(4) 孤竹:春秋時國名,在今河北省盧龍縣至熱河省朝陽縣一帶。(5) 反:通「返」,回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輔佐、輔。《漢書.卷九三.佞幸傳.淳于長傳》:「會大將軍王鳳病,長侍病,晨夜扶丞左右,甚有甥舅之恩。」
鳥盡弓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踐世家:「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譯文飛鳥沒了,就把好的弓藏起來不用;狡猾的兔子死了,幫抓兔子的狗也煮來吃。 古例淮南子 說林訓:「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譯文狡猾的兔子被捉完後,獵犬就被煮來吃;高飛的鳥兒被捉完後,好的弓箭就被收藏起來;敵國被消滅後,謀臣也就被殺掉了。 反義飲水思源 一飯千金 論功行賞 故舊不遺 近義兔死狗烹 過河拆橋 卸磨殺驢 例句自古以來,能有幾個功臣能逃過鳥盡弓藏的命運? 引用<<中學生多功能成語典>>編者:金淵博、曾鴻儒出版社: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去、往。《文選.曹植.責躬詩》:「煢煢僕夫,于彼冀方。」
2.取。《詩經.豳風.七月》:「晝爾于茅,宵爾索綯。」《孟子.萬章下》:「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譈。」
1.在。同「於」。《儀禮.士昏禮》:「婿立于門外。」
2.以、用。《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以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
3.對、對於。《詩經.邶風.泉水》:「有懷于衛,靡日不思。」
4.至、到。《淮南子.原道》:「以恬養性,以漠處神,則入于天門。」
5.依照。《書經.盤庚下》:「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6.為了。《孟子.萬章上》:「唯茲臣庶,女其于予治。」
和、與。《書經.康誥》:「告汝德之說,于罰之行。」
1.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如:「鳳凰于飛」。《詩經.周南.葛覃》:「黃鳥于飛。」
2.用於句尾,表示疑問的語氣。同「乎」。《呂氏春秋.審應覽.審應》:「然則先王聖于?」
姓。如明代有于謙。
表示感嘆的意思。通「吁」。《詩經.周南.麟之趾》:「于嗟麟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記者」、「作者」。《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楚辭.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指示形容詞。同「這」。多用於古詩詞中。宋.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詞:「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者番同。」
1.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論語.學而》:「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2.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表比擬。相當於「的樣子」。《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者」的異體字。
賠了夫人又折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例句4 近義 解釋 比喻沒得到好處,還受到二次損失。 出處 三國演義五十五回記載:周瑜向孫權獻計,假借要將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吳蜀聯姻聯盟以共同對付曹操,等劉備到了東吳後,再把他押為人質,向蜀漢贖回荊州。諸葛亮發現周瑜計謀,他幫劉備到東吳娶親後再逃回成都,周瑜氣不過帶兵打來,卻被諸葛亮的伏兵打敗,後來蜀國士兵笑說:「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例句 籃球比賽時,阿皓撞人犯規後又辱罵裁判,結果得了個「五犯畢業」,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償失啊。 近義 偷雞不著蝕把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襄」、「襄理」、「襄贊元首」。
行將就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公子重耳,是晉獻公的次子,因為獻公晚年十分寵愛驪姬,想要改立驪姬的兒子為太子,結果太子申生被迫自殺,重耳在狐偃、趙衰等臣子的掩護下逃亡國外十九年,先後到過狄、衛、齊、曹、宋、鄭、楚、秦諸國。他在狄國住了十二年,並且娶季隗為妻,生下伯鯈(ㄔㄡˊ)、叔劉。後來決定離開狄國前往齊國時,他要季隗等他二十五年,如果沒有回來就改嫁。季隗則表明說她已經二十五歲,再過二十五年就是快要進棺材的老太婆了,堅持要等他。後來重耳借秦穆公的力量回到晉國,即位成為晉文公,並依言將季隗接回國。後來「行將就木」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年紀已大,壽命將盡。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