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11.80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自然數的開始。如:「一、二、三……。」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2.姓。如明代有一炫宗。
3.二一四部首之一。
1.單個。如:「一人」、「一物兩用」。
2.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3.專注的。如:「一心一意」、「專一不變」。
4.全、滿、整。如:「一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膽」。
5.每、各。如:「一班五十人」、「一頁六百字」、「共派八隊,一隊二十人。」
6.一次。如:「一而再,再而三。」《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7.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番茄,一名西紅柿。」
統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1.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就起來。」
2.偶然。如:「一不小心」、「一不留神」。
3.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一扭」、「用手一摸」、「天氣一涼,就感冒了。」
4.概括。如:「一般來說」。
5.每每、每逢。如:「一想到那件事,她總是笑個不停。」
6.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如:「雙手動一動」、「問一問」、「隨便說一說」。
7.事物的某方面。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不沾親,二不帶故。」
8.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一至於斯」。《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9.皆。《荀子.勸學》:「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戰國策.燕策一》:「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或。《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念陰平聲;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聲;在陰平、陽平、上聲之前,念去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侵奪。《莊子.漁父》:「諸侯暴亂,擅相攘伐,以殘民人。」《漢書.卷六四.嚴傳》:「南夷相攘,使邊騷然不安,朕甚懼焉。」
故步自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一成不變,因循守舊,抱殘守缺,陳陳相因,畫地自限,墨守成規反義:不主故常,日新月異,勇猛精進,推陳出新辨似: 故,音ㄍㄨˋ。舊的。不可寫作「固」。 「故步自封」及「墨守成規」都有不求進步的意思。 「故步自封」側重於停滯,不求進取;「墨守成規」側重於守舊,不求革新。 故步自封 墨守成規 辨似例句 ○ ㄨ 該改革,就改革;該前進,就前進;不宜~,停滯不前。 ㄨ ○ 大家都已改用電腦來輔設計了,他仍然~,用老方法來畫設計圖。
名副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聲或名稱與事實相符合。[例]他熱心公益,樂於人,真是名副其實的大善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詞。表有所斟酌語氣。如:「不要你的錢麼,你又硬塞過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兩頰上的毛。《說文解字.而部》:「而,須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
2.二一四部首之一。
1.你。《詩經.大雅.桑柔》:「嗟爾朋友,予豈不知而作!」《左傳.定公十四年》:「夫差!而忘越王之殺而父乎?」
2.我。《戰國策.趙策一》:「豫讓拔劍三躍,呼天擊之曰:『而可以報知伯矣。』」《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聶政傳》:「前日所以不許仲子者,徒以親在,今不幸而母以天終,仲子所欲報仇者為誰?請得從事焉!」
1.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2.能、可以。《戰國策.齊策六》:「齊多知而解此環不?」《淮南子.原道》:「行柔而剛,用弱而強。」
1.之、的。《論語.憲問》:「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淮南子.人間》:「虞之與虢,相恃而勢也。」
2.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易經.繫辭上》:「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孟子.盡心下》:「由孔子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
1.才、始。表時間。《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嘻!甚矣憊!雖然,吾今取此然後而歸爾。」
2.猶。《論語.陽貨》:「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孟子.告子下》:「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1.和、與。《論語.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哀樂而樂哀,皆喪心也。」
2.並且。《書經.皋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能哲而惠,何憂乎驩兜?」《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3.則、就。《易經.繫辭下》:「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左傳.襄公十八年》:「諸侯方睦於晉,臣請嘗之。若可,君而繼之。」
4.如、若。《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5.因而、所以。《左傳.成公八年》:「謂汶陽之田,敝邑之舊也,而用師於齊,使歸諸敝邑。」漢.劉向《說苑.卷一九.脩文》:「情動於中,而形於聲。」
6.然而、但是、卻。表轉折之意。《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孟子.離婁下》:「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
7.尚且。《莊子.天道》:「夫天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後之序,而況之道乎?」《淮南子.人間》:「夫一麑而不忍,又何況於人乎?」
1.用於句末,相當於「兮」、「罷了」。《詩經.齊風.著》:「俟我於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華乎而!」《論語.微子》:「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2.用於句首,相當於「豈」、「難道」。《論語.顏淵》:「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左傳.昭公十三年》:「諸侯事晉,未敢攜貳,況衛在君之宇下,而敢有異志?」
3.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無義。《左傳.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險,何能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緒高昂、有豪氣的。如:「憤慨」、「慷慨激昂」。
感嘆的。如:「感慨」、「慨然」。
豪爽大方的。如:「為人慷慨」、「慨然相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語尾詞,無義。《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
樂不思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歿,輔後主劉禪,封武鄉侯。志在攻魏以復中原,乃東和孫權,南平孟獲,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有《諸葛武侯集》。 (7) 姜維:西元202∼264,字伯約,三國蜀漢天水冀縣人。本為魏將,後歸附蜀,為諸葛亮重用,任征西將軍。諸葛亮死後,繼領其軍。魏軍攻蜀,後主劉禪降魏,姜維被迫投降。後欲謀復國,事敗被殺。 (8) 郤正:三國蜀漢偃師人,生卒年不詳。本名纂,字令先。博學能文,為蜀漢祕書令。蜀亡,郤正捨妻子單身隨侍後主。位終巴西郡太守。郤,音ㄒ|ˋ。 (9) 隴、蜀:舊時蜀漢領地,...
拋磚引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引玉拋磚注音︰|ㄣˇ ㄩˋ ㄆㄠ ㄓㄨㄢ漢語拼音︰yǐn yù pāo zhuān釋義︰即「拋磚引玉」。見「拋磚引玉」條。 01.宋.周必大〈聞西省賞酴醾芍藥戲成小詩奉簡泰之侍講舍人年兄併以丁香橄欖百枚筵卻求殘花數枝〉四首之四:「從來引玉即拋磚,自笑囊空百不堪。」 參考詞語︰投礫引珠注音︰ㄊㄡˊ ㄌ|ˋ |ㄣˇ ㄓㄨ漢語拼音︰tóu lì yǐn zhū釋義︰猶「拋磚引玉」。見「拋磚引玉」條。 01.明.徐渭〈呂禮部再燈上元〉詩:「共道勝筵須有紀,不妨投礫引珠璣。」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