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46.8752 ms
共 10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狹瓣八仙花假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下葉表皆會出現病斑,角狀至不規則狀,受葉脈侷限,最初為深棕色,之後轉為中央灰白具有深色邊緣之病斑,3–14×2–6厘米,經常互相融合。於葉片上下表面皆會產孢,無子座或可達50微米寬,半埋生,球狀,深棕色。分生孢子梗3–12根聚集成束,筆直或波浪狀,淺橄欖棕色,朝頂端顏色漸淺,寬度均一,多分隔,無分支,少有膝狀彎曲,頂端圓錐狀截形,50–200×3.5–4.5微米;孢子痕未增厚。分生孢子半透明至很淺的橄欖色,圓筒狀至倒棍棒圓筒狀,筆直或稍彎曲,2–12個分隔,頂端略鈍或圓滑,基部略呈截形至倒圓錐形截斷,30–125×3–4.5微米;孢子痕未增厚。
|
臺灣絲齒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實體扁平形,貼生,幼時孔狀-網狀,老時膜質或近蠟質,50-300微米厚(不含表面突起)。子實層表面奶油色,幼時孔狀,但管壁逐漸開裂;邊緣較淡,漸薄,白粉狀-蛛網狀。菌孔角形或圓形,每毫米4-6個;菌管層100-350微米深,管壁60-150微米厚。菌絲單系;菌絲有扣子體。菌絲層均一。底曾經常非常薄或缺乏。菌肉層結構鬆散至相當緻密;菌絲無色,垂直,相當明顯且剛直,適度分枝,2-4微米寬,薄壁或達1.2微米的厚壁。菌䯝結構緊實,菌絲黃色且相當垂直。次子實層稍微加厚,不明顯分化。頭狀囊狀體物質數多,出現於菌絲層或子實層,無色,先端被黃色樹脂狀物質 10-45 × 3.5-5微米(不含樹脂狀物質),...
|
相鄰顯絲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實體扁平形,可分離,膜質,200-500微米厚。新鮮時子實層表面象牙黃,乾燥時亮黃色平滑,有裂痕;邊緣較淡,漸薄,細絲狀。菌絲單系;多數菌絲無扣子體,幾個隔含一個或雙個扣子體。菌絲層均一,結構多少緻密;菌絲多少平行,靠近次子實層有點垂直,適度分枝,無色,明顯,多少剛直,2.8-5.5(-6)微米寬,壁0.5-1.2微米厚。子實層結構緊實,多少加厚;菌絲垂直,無色,多少黏結,窄於菌絲層菌絲,薄壁。囊狀體數多,突出或隱沒,在子實層中經常2至3層,一半的頂端被結晶,鑽形,中間處最寬,40-60 × 5.5-7微米(不含結晶),壁2.5微米厚。擔子窄棒狀,30-45 × 4.8-5.8微米,四孢型。...
|
中生擬海殼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囊果138-590微米高,197-830微米寬,似球形或橢圓形,完全埋生或者部分埋生基質中。有孔口,有乳狀突起,似碳質,黑色,獨生或叢生。子囊果壁12-32微米厚,由5至8層 (或至20層)不規則多邊形厚壁細胞組成角狀組織,與子囊果腹的偽薄壁組織融合。偽薄壁組織為薄壁大細胞,充滿在初生子囊果膨大處,早期水解。子囊62.5-168(-200) × 20-48微米,8個孢子,有柄,單囊壁,薄壁,無子囊頂端附屬器。早期水解,由子囊果腹基部的小細胞產囊組織發育而來。子囊孢子24-44.5 × 8-17(-20)微米 (不含附屬器),橢圓或者似紡錘狀,單分隔,隔膜處無或有輕微內縮,透明,有附屬器。在兩...
|
牽牛花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小到中等大,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直徑0.5-8 mm,鐵褐色,中央淺黃褐色到灰色,邊緣較深,有時有黃暈。產孢於上下葉表皆可見。子座無或僅由數個褐色細胞構成。分生孢子梗單生或2-7隻成束,淺橄欖黃色到褐色,近尖端漸淺並漸窄,頂端有0-2個明顯或不明顯的膝狀彎曲,尖端略成截形,15-150 × 4-8 μm。分生孢子針形到倒棍棒形,透明無色,筆直或彎曲,多隔膜但不明顯,頂端略尖,基部略成截形,35-140 × 2-4 μm。
|
夾竹桃假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最初於葉片上表面呈邊界不明顯的淺黃色病斑,之後轉為淺灰色矩形病斑,無明顯邊界,寬3–10 ×2毫米,後期病斑變黃且呈明顯的綠色補丁狀,於相對應的下表面呈灰色,外觀上有些渾濁。於葉片下表皮產孢,略呈散佈狀。無子座。外部有大量二次菌絲體,與葉毛(特別是於凹陷的子座處)之間的糾結:菌絲半透明,1–2微米寬,具有分隔,具分支,於分生孢子梗呈分支狀。分生孢子梗不成束狀,由外部菌絲的末端和側邊長出,半透明至淺橄欖棕色,直立,不分枝,0–2個分隔,0–2個膝狀彎曲,頂端圓錐圓滑狀,5–20 × 2–3微米;分生孢子痕未增厚。分生孢子半透明至很淺的橄欖色,狹倒棍棒狀至絲狀,彎曲或波狀,頂端尖細或略尖...
|
海生嗜鹽炭豆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子囊座0.4-0.8毫米寬,位於去皮的木頭上,偶爾埋在基部,墊狀或半球狀,新鮮時表面呈皮質,成熟時黑色,通常可明顯的看到子囊擠出至基質表面。切片的假子囊座較宿主細胞充滿了由圓孢組織形成的亮褐色真菌細胞,或者無固定形狀的黑色真菌組織。子囊埋沒於假子囊座中,似球狀或半球形,柔軟至革質,黑色,有乳突狀開口。子囊果壁25-35為米寬,雙層,外層由角胞組織細胞組成,內層則為延長細胞組成。側絲在基部為2-2.5微米寬,數量豐富,持續存在不會溶解,極少分隔。子囊177-219 × 17-23微米,8個包子,圓柱狀,單囊壁,子囊近頂部的構造經梅澤試劑(Melzer’s reagent)染色後成暗黑色,...
|
黄薄孔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實體扁平形,相當可分離,味苦。菌肉層達400微米厚。子實層表面淡奶油色至淡草色,孔狀,有裂痕;邊緣白色,漸薄,細絲狀。菌孔角形,每毫米5-7個;菌管1.5毫米深。菌絲雙系;菌絲有扣子體。菌肉層相當均質,結構有點鬆散。菌肉層生殖菌絲無色,1.5-3微米寬,薄壁;骨骼菌絲於菌肉層中優勢,稀少分枝,無色,2-3.5微米寬。菌䯝結構緻密。次子實層不加厚。似囊狀體存在,先端尖銳,10-14 × 3-4微米,薄壁。擔子棒狀,10-15 × 4-5微米,四孢型。擔孢子臘腸形,無色,平滑,4.3-5.3 × 1.2-1.5微米。
|
白色偽壺擔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實體最初形成圓塊狀之後扁平,貼生,膜質,120-300微米厚(不含表面突起)。子實層表面赭黃色-鮭魚色或黃色,針狀突起;邊緣較淡,漸薄,蛛網狀。表面突起分離或融合,每公釐3-6個,鑽形,200-600 × 70-150微米。菌絲單系;生殖菌絲含扣子體。菌絲層不明顯雙層。底層結構緊實,厚度有變化,達大約40微米厚;生殖菌絲平行,無色,多少黏結。髓層構成菌絲層主要部份,結構鬆散;生殖菌絲不規則交織,無色,明顯或不明顯,稍微彎曲,1.5-3微米寬,薄壁。假纏繞菌絲多數,無色,1-2微米寬,薄壁或稍微厚壁。子實層結構相當緊實。結晶散落整個切面。菌髓結構緊實,充滿黃褐色分泌物。囊狀體數量不定,隱沒或稍...
|
臺灣黏囊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實體扁平形,平伏,貼生,近蠟質或蠟質,50-200微米厚。子實層表面亮橘色,平滑,偶有裂痕;邊緣經常相當決然,同色或較深。菌絲單系;菌絲含扣子體。菌絲層相當均一,由底層組成,經常薄,結構緊實;菌絲無色,主要平行,黏結在一起且不明顯,2-4微米寬,薄壁或稍微厚壁。子實層加厚,不明顯由菌絲層分化而來,結構緊實;菌絲無色,主要垂直,經常黏結在一起,稍微窄於菌絲層菌絲,薄壁或稍微厚壁。黏質囊狀體數多,大多隱沒,管狀或圓柱形,有點彎曲,黃色至無色,6-12微米寬,達大約100微米長,壁厚0.5-1.5微米,SA+。擔子棒狀或近棒狀,16-22 × 5-6.5微米,四孢型。擔孢子窄橢圓形,具小刺(KOH...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