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507.1222 ms
共 10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狹瓣八仙花假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下葉表皆會出現病斑,角狀至不規則狀,受葉脈侷限,最初為深棕色,之後轉為中央灰白具有深色邊緣之病斑,3–14×2–6厘米,經常互相融合。於葉片上下表面皆會產孢,無子座或可達50微米寬,半埋生,球狀,深棕色。分生孢子梗3–12根聚集成束,筆直或波浪狀,淺橄欖棕色,朝頂端顏色漸淺,寬度均一,多分隔,無分支,少有膝狀彎曲,頂端圓錐狀截形,50–200×3.5–4.5微米;孢子痕未增厚。分生孢子半透明至很淺的橄欖色,圓筒狀至倒棍棒圓筒狀,筆直或稍彎曲,2–12個分隔,頂端略鈍或圓滑,基部略呈截形至倒圓錐形截斷,30–125×3–4.5微米;孢子痕未增厚。
|
夾竹桃假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最初於葉片上表面呈邊界不明顯的淺黃色病斑,之後轉為淺灰色矩形病斑,無明顯邊界,寬3–10 ×2毫米,後期病斑變黃且呈明顯的綠色補丁狀,於相對應的下表面呈灰色,外觀上有些渾濁。於葉片下表皮產孢,略呈散佈狀。無子座。外部有大量二次菌絲體,與葉毛(特別是於凹陷的子座處)之間的糾結:菌絲半透明,1–2微米寬,具有分隔,具分支,於分生孢子梗呈分支狀。分生孢子梗不成束狀,由外部菌絲的末端和側邊長出,半透明至淺橄欖棕色,直立,不分枝,0–2個分隔,0–2個膝狀彎曲,頂端圓錐圓滑狀,5–20 × 2–3微米;分生孢子痕未增厚。分生孢子半透明至很淺的橄欖色,狹倒棍棒狀至絲狀,彎曲或波狀,頂端尖細或略尖...
|
帝汶假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角狀至圓形,散佈,寬2–8毫米,黃棕色至黑褐色,邊界不明顯,偶爾有凹陷或突起病徵。主要於葉背產孢。無或有微小子座,填於氣孔開口,棕色。分生孢子3–12根聚集成束,淡橄欖棕色,朝頂端漸灰白漸細,0–2個隔膜,少有分枝,無或稍膝狀彎曲,頂端截錐形的,5–50×3–5微米。分生孢子半透明至淺橄欖棕色,圓筒倒棍棒狀,短的孢子為圓筒狀,筆直至稍彎曲,2–12個隔膜,頂端鈍狀,基部倒圓錐形至倒錐形截斷,20–100×2–4微米。
|
多孔似枝瑚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實體平伏,疏鬆地貼生,薄膜質,300-450微米厚。子實層表面淺黃色,平滑,偶有裂痕;邊緣白色,為未成熟區域,細絲狀,有時具菌索。菌絲單系;菌絲有扣子體。菌絲層相當均一,由䯝層組成,結構相當鬆散;菌絲方向多變,無色或稍微黃色,明顯,頗直,表面具小刺,1.7-4微米寬,壁厚約0.8微米。寬且厚壁的菌絲常常明顯分隔。顆粒狀結晶散佈在菌絲層。次子實層有點加厚,由菌絲層分化而來,結構緻密。無囊狀體。擔子短圓柱形且中央收縮,基部柄狀且經常具小刺,四孢型。擔孢子黃色,廣橢圓形,具小刺,稍微厚壁,6.5-8.5(-9) × 4.5-6微米(突起不計)。
|
牛膝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不明顯或不規則,於葉上表呈鐵銹色,有時有不明顯的深色或淡黃色邊緣,可達6 mm寬。產孢於葉下表,疏散,深色。無子座。分生孢子梗單生或2-6隻成束,淺到微深棕色,顏色一致,寬不勻,有時有分支,多隔膜,有0-7個膝狀曲折,每一曲折處有中等大小(約2-2.5 μm寬)、加深之分生孢子痕,40-250 × 4-5.5 μm。分生孢子透明無色、針狀,較短之孢子呈圓柱形,筆直或些許彎曲,多隔膜但不明顯,頂端略尖或稍鈍,底部有截形並加深之臍,40-180 × 3-5 μm。
|
菊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圓環形或不規則,中央煤灰色,外圍有褐色隆起之邊緣,寬2-10 mm。產孢於上下葉表。子座無或小。分生孢子梗5-15隻成束,淺橄欖褐色,顏色均一,無分支,隔膜數0-2個,在加深之分生孢子痕處有膝狀彎曲,頂端略有截形,20-80 × 3.5-5 μm。分生孢子透明,針狀到線形,筆直或彎曲,分生孢子多隔膜但不明顯頂端略尖到略鈍,基部有截形及加深之臍,25-150 × 2-3.5 μm。
|
鼠刺假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斑球型,散佈狀,最初為黃色,之後轉為棕色,可達5厘米寬,具有不明顯的深色邊緣。於葉片下表皮產孢,子座深棕色,可達30微米寬,分生孢子梗可達40根成束,淺橄欖棕色,圓筒狀,短,筆直,0–1個膝狀彎曲,0–1個分隔,頂端圓錐狀截形,7–15微米長,少數可達25微米長, 3–4.5寬;孢子痕未增厚。分生孢子倒棍棒狀,筆直至稍彎曲,淺橄欖棕色,1–11個分隔,頂端尖細或略尖細,基部倒圓錐形截斷,25–100×3–4微米;孢子痕不明顯。
|
山馬茶假尾孢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斑圓形,寬3–10毫米,灰白至棕褐色,具有狹窄的邊界且外圍黃暈。經常形成穿孔病徵。上下葉表皆會產孢。子座球形至長形,暗褐色,突出狀,寬20–50微米。分生孢子梗密集成束,淡橄欖棕色,寬度均勻,彎曲,偶有膝狀彎曲,少有分枝或隔膜,頂端錐狀圓形或近截形,10–45×2–4微米;分生孢子痕不明顯。分生孢子圓筒倒棍棒狀至倒棍棒狀,筆直或稍彎曲,淺橄欖色褐色,4–10個隔膜,頂端錐形至倒圓錐鈍狀,基部倒圓錐形截形,30–90×3–4.5微米; 孢子痕未增厚。
|
狹囊顯絲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實體扁平形,貼生,膜質,100-200微米厚。子實層表面象牙色或亮奶油色,平滑,有裂痕;邊緣相當決然,白色,稍微細絲狀。菌絲單系;菌絲無扣子體,菌絲層中有幾個隔含一個或雙個扣子體。菌絲層均一,由髓層及底層組成,底層可達到大約50微米厚,結構緊實;髓層結構鬆散。菌絲層菌絲無色,2.5-5微米寬,接近次子實層薄壁,接近基質多少厚壁。子實層加厚,結構緻密;菌絲無色,薄壁。燈籠囊狀體,突出或隱沒,圓柱形,鑽形,幼時圓錐形,無色,30-70 × 5-9微米(含結晶部份)。擔子棒狀,18-28 × 4.5-5.5微米,四孢型。擔孢子圓柱形,腹面平坦或微彎曲,平滑,薄壁,6.3-8 × 2.3-3微米。
|
交織顯絲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實層扁平形,多少貼生,近臘質至膜質,150-650微米厚。子實層表面暖黃色、亮黃,KOH下不稍微變黃綠色,平滑,稀有裂痕;邊緣象牙黃,相當決然,稍微纖維狀。菌絲單系;菌絲無扣子體。菌絲層均一,由相當疏鬆至多少緻密的髓層組成;菌絲垂直或平行,相當緻密地交織,無色,相當剛直,1.7-3微米寬,薄壁,偶爾崩解,經常覆蓋一層薄或厚的黃色顆粒狀物質。子實層結構緻密;菌絲窄於菌絲層的菌絲。囊狀體無。擔子窄棒狀,基部延長且較窄,25-40 × 4.3-5.3微米,四孢型。擔孢子圓柱形,平滑,薄壁,均質,(5.5-) 6-7.5 (-8) × 2.3-2.8微米。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