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0.62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烏有子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滅。 (4) 烏有:司馬相如〈子虛賦〉中的虛構人物。以「烏有」為名,取其無有義,表所言者皆無此事。作者藉齊國烏有先生之口,提出各種問題。 (5) 為齊難:反問齊國的情況。難,音ㄋㄢˋ,質問。齊,國名。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一○○.敘傳下》
攫戾執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音 ㄐㄩㄝˊ ㄌ|ˋ ㄓˊ ㄇㄥˇ 釋義攫,抓取。戾,暴。攫戾執猛指能夠抓住強暴凶猛的敵人。形容英勇威武,無人能敵。文選˙張衡˙南都賦:「謀臣武將,皆能攫戾執猛,破堅摧剛。」 南都賦作者:張衡《昭明文選·卷四》於顯樂都,既麗且康!陪京之南,居漢之陽。割周楚之豐壤,跨荊豫而為疆。體爽塏以閑敞,紛鬱鬱其難詳。爾其地勢,則武闕關其西,桐柏揭其東。流滄浪而為隍,廓方城而為墉。湯谷涌其後,淯水盪其胸。推淮引湍,三方是通。其寶利珍怪,則金彩玉璞,隨珠夜光。銅錫鉛鍇,赭堊流黃。綠碧紫英,青雘丹粟。太一餘糧,中黃侭玉。松子神陂,赤靈...
翻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依照原樣翻印或翻拍。[例]著作權法中明文規定,未經作者同意,不得擅自翻版任何的出版品。
遊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記載遊覽參觀等見聞、經歷的文體。[例]這本遊記是敘述作者到各地自助旅行的經驗。
年度小說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年度小說選形成的原因2 年度小說選的歷史流變3 年度小說選的意義3.1 對作者而言3.2 對讀者而言3.3 對編者而言3.4 對文壇而言4 結語5 參考資料 年度小說選形成的原因   隱地:「我們的作家有不少深沉、耐讀且值得留下來的作品,讀者可再三瀏覽,批評家更應進一步去研究與分析,以探討他們之中的技巧與奧妙,然而沒有人做蒐集編選的工作,這些作者們的心血結晶,往往隨著歲月的消逝,不久就被人淡忘了。每念此,總不禁使人覺得既遺憾又可惜,於是我...
書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本的裝訂處。通常印有書名、作者、出版機構名稱等。也稱為「書背」、「書腦」。
季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衛版)等十餘冊。現任《印刻文學生活誌》編輯總監。 作品風格 季季作品的風格呈現非常多的變貌,可能與作者的性格有密切的關係。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季季小說中有一個主題的闡釋是極為一貫的,那便是她小說中對男女關係的看法。  在她龐大的作品中,約略可以看出她作品的四種不同的發展軌跡:第一種是最早期的,在《屬於十七歲的〉這本書裡的作品,我們看到了虛無、漂泊的色彩,肯定那個年代流行於年輕人中間的頹廢主義傾向;第二種是自傳性的作品,對女性在社會上的各種不公平遭遇有了更深厚的體會與思考;第三種是摻雜著浪漫與寫實,是最具前瞻性、特殊風格的...
空間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影片創作者根據透視原理,運用各種手法,如照明、光學、物體的不同顏色等,造成光影明暗、色彩的差別和對比,使其在平面的銀幕上獲得立體、縱深的感覺。
迥乎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其優劣,分上、中、下三品,每品冠以序。 (4) 古詩:指流傳於兩晉南北朝時期之兩漢無名五言詩。其作者、作年、時代、篇目等,眾說紛紜,難以詳考,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 (5) 子建:曹植(西元192∼232),三國時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十歲能屬文,甚得武帝寵愛。文帝立,忌其才而不重用,封陳王。植才思敏捷,詞藻富麗,尤長於詩。六朝詩人多受其影響,謝靈運嘗言:「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得八斗。」卒諡思,世稱為「陳思王」。所作經後人輯為《曹子建集》。〔參考資料〕 宋.朱熹〈答程允夫書〉其四(據《朱子文集.卷四一》引)此又雜於釋氏之說,更當以二程先生說此處,熟味而深求之,知吾儒之所謂道者,與釋氏迥然...
閱讀理解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閱讀理解策略(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y)Goodman(1967)認為「閱讀」是指「個體重新建構作者以印刷文字編碼訊息的歷程」。而所謂「策略」是指「為達成某種目的所採行的方法手段」;因此「閱讀策略」則是「為了重新建構印刷文字編碼訊息所採行的方法手段」;Richek,Caldwell,Jennings,Lerner(l996)認為閱讀理解策略的運用可以激發較高層次的心智活動,使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比較主動積極的運用自己的先備知識來理解文章、監控自己的理解狀況、以及調整自己的閱讀方式,進而...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