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謀而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先未經商量,而意見、行為卻一致。清.洪亮《北江詩話》卷二:「詩人用意,有不謀而合者。」也作「不謀而同」。
外強中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僖公十五年》(晉侯)三敗及韓。晉侯謂慶鄭曰:「寇深矣,若之何?」對曰:「君實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孫。」卜右,慶鄭,弗使。步揚御戎,家僕徒為右,乘小駟,鄭入也。慶鄭曰:「古者大事,必乘其產: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訓而服習其道,唯所納之,無不如志。今乘異產以從戎事,及懼而變,將與人易。亂氣狡憤1>,陰血周作,張脈僨興2>,外彊中乾。進退不可,周旋3>不能。君必悔之。」弗聽。……秦獲晉侯以歸。 〔注解〕 (1) 亂氣狡憤:體內狂亂不順之氣,暴戾而煩躁。 (2) 僨興:突起。僨,音ㄈㄣˋ。 (3) 周旋:在戰場上周折迴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糊貼。同「黏」。如:「粘海報」、「粘郵票」。《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有些磨壞的去處,再把些飯兒粘得硬硬的,墨兒塗得黑黑的。」《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恐店主人忘了,遂於沿路上令王于牆壁粘手榜。」
禍福相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禍與福互相依存,往往福因禍而生,而禍中也潛伏有福的因子。參見「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條。《舊唐書.卷七一.列傳.魏徵》:「禍福相倚,凶同域,唯人所召,安不可思。」
言之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之有物」原作「言有物」,指言語有內容,不說空泛無益的話。《易經》相傳由伏羲制卦,文王作繫辭,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經》的內容,最早只是記大自然、氣象、天文等變化,供古代帝王施政參考之用,一般百姓則用為占卜凶。直到孔子為《易經》作傳,才賦予它哲理上的意義,成為儒家的重要典籍。《易經》的內容充滿神祕的色彩,理念幽微莫測,由宇宙運行乃至人事生滅,都有極精辟的見解。〈家人〉是《易經》的第三十七卦,指一家之人,卦形為火下風上(䷤),取風由火出,人人各守其職之義。象辭的解說為:「風由火而生出,是〈家人〉這一卦的象徵。因此君子講話的內容必定實在,不會說空泛無益的話,做事也能持續...
天經地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左傳》記載:魯昭公二十五年的夏天,叔詣和晉國趙鞅、宋國樂大心、衛國北宮喜、鄭國游等在黃父會盟,商討安定王室的事情。趙鞅令諸侯的大夫們給周天子輸送糧食,準備好戍守的將士,並說:「明年將要送天子回王城。」子太叔游進見趙鞅,趙鞅問他揖讓進退的禮節。子太叔回答:「這是儀,不是禮。」趙鞅再問:「那什麼叫做禮呢?」子太叔回答說:「我曾聽先大夫子產說過:『禮,是上天的規範,大地的準則,人民的行事依據。』天地的規範準則,人民就加以效法。」後來「天經地義」這句成語,就從《左傳》文中「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演變而出,指天地間原本如此而不容改變的道理。
五世其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魯莊公二十二年春天,陳國人殺了陳宣公的太子御寇,而一直備受御寇喜愛的厲公兒子敬仲(公子完),因為擔心災禍降臨,便與顓孫逃亡到齊國。之前,陳國大夫懿氏要把女兒嫁給敬仲為妻,曾經為此占卜凶。懿氏妻子占卜後,說:「這是一樁好事。所謂鳳凰相伴而飛,鳴聲嘹亮清脆。我們媯氏的後代子孫將在齊國育養長大。到了第五代,便會達到昌盛,當上正卿一級的高官,到了第八代,就將無人可與我們陳國的後代爭強。」然而早在敬仲年少時,曾有位成周的太史面見陳厲公,厲公於是請他占筮,得出〈觀卦〉變為〈否卦〉,並加以解釋說:「這個人很可能代陳而擁有國家,不過不是在這裡,而是在其他國家;不是在這個人身上,而是在他的後代子孫身上實現。」...
不動聲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明史.卷一四九.夏原列傳》:「每旦,原入佐太孫參決庶務。朝退,諸曹郎御史環請事。原口答手書,不動聲色。」
八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易經》中的八種符號。相傳為伏羲氏所作,三爻成卦,爻有陰、陽之別,由陰、陽爻組成八種不同的形式,即為八卦,借以象徵自然現象及人事的變化。八卦為乾、兌、離、震、巽、坎、艮、坤。[例]傳統的算命方法,常以八卦來推算命運的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姓。如漢代有谷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