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206.9473 ms
共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日新月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日新月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古代的儒者,認為一個人應敦品勵學才可成為身心兼修的大家。特別是對品德的涵養,更是古人所重視的。所以在《禮記.大學》中,有一段記錄個人品德修養的銘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說:「如果能夠一天使品德更新,那就能天天使品德更新,且一直持續不斷地更新。」《書經》的〈康誥〉篇說這是「鼓勵人民振作、自新。」《詩經》也說:「周朝雖是一個舊的國家,但在文王的治理下,卻能自新品德並且德化其人民,使得國運呈現嶄新的氣象與發展。」因此,君子無不盡力修養自己的品德,以期能達到完善的境界,進而領導國家走向康莊富強。典源只見「日新」,後來更見結合「月異」之「日新月...
|
疾入膏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莊公時徙居大丘,地約在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到了戰國孝公時定都咸陽,直到秦王政二十六年統一天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2) 緩:春秋時秦國名醫,生卒年不詳。
(3) 為:指醫治。
(4) 豎子:兒童。
(5) 肓:音ㄏㄨㄤ,人體心臟下、橫隔膜上的部位。
(6) 膏:古代稱心下脂肪。
(7) 達:指針。
|
放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日停止工作。如:「國慶日放假一天。」
|
頭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死後,每隔七日奠祭一次,第一個七日稱為「頭七」。民間相傳死者到這一天才知道自己已死,靈魂會回到家中巡視,喪家則延請僧道在靈前誦經致祭。[例]民俗做七自頭七始共需進行七次。
|
背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判死刑,與楊惲交好的人幾乎全受牽連,被免去官職,只有張敞因為受到宣帝賞識,一直未受處分,安然在位。有一天,張敞派一名叫絮舜的捕官去辦案,絮舜心想張敞遲早會受到連累被免官,竟然不肯聽命,還在上班時間私自回家休息。有人勸他不要這樣,他居然說:「我已為張公盡了不少力,他現在只剩五日京兆可當了,為何還要幫他辦事?」這些話傳到張敞的耳朵裡,立刻將絮舜逮捕入獄,並判他死刑。行刑後,絮舜的家屬上告張敞審判不公,以小罪妄殺人命。一向欣賞張敞的宣帝將他從輕發落,免去官職,貶為庶人。幾個月後,京師的治安又再度變壞,冀州也有盜賊為亂。宣帝想起張敞在任時的功績,又派使者去接他進宮。張敞在前去的車上,寫下自己對絮舜之事...
|
多岐亡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歧路亡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楊朱是戰國時的思想家。有一天,他的鄰居走失了一隻羊,鄰居請鄉裡的人分頭去找,也來拜託楊朱派僕人去幫忙。楊朱驚訝地說:「只不過是走失了一隻羊,為何要這麼多人去找呢?」鄰居說:「因為岔路太多,只好多請一些人分頭去找。」後來大家都空著手回來,楊朱問說:「為什麼那麼多人去追一隻羊,還找不回來?」鄰居回答說:「因為岔路太多,在每條岔路上又各有許多小岔路。我不知羊兒走到那條岔路裡去了,所以找不回來。」楊朱由這件事深深感到:求學如果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向,就有可能像鄰人走失羊一樣,再也找不回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歧路亡羊」,用來比喻事理繁雜多變,求道者誤入迷途,而...
|
休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暫停營業。如:「本店休業一天。」
|
射影含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東漢光武帝劉秀(西元前6∼西元57),字文叔,蔡陽人,西漢景帝後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對王莽,統一天下,定都洛陽,重新恢復漢室政權,為漢朝中興之主,諡號光武。漢光武帝並無中平年號,故「中平」應為「中元」之誤;又,「中平」為漢靈帝年號,因此也有可能光武帝為靈帝之誤。
(3) 蜮:音ㄩˋ。傳說中一種會害人的水中毒蟲,形狀似鱉,有三隻腳,有翅膀,能飛,看到人就用口中所含的沙粒加以襲擊,被射中的人會生病。蜮有許多別名,如「短狐」、「射工」、「射影」、「祝影蟲」、「拘槍」、「水狐」或「水弩」等。
(4) 筋急:抽筋。
(5) 劇者:病情較嚴重的人。〔參考資料〕 ■《抱朴子.內篇.登涉》又有短狐...
|
獻曝之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暖了,於是坐在門前曬著太陽,相當的輕鬆愉快。他認為這個禦寒的秘訣,是他經過多年體驗得來的心得發現。有一天他對他的老婆說到,曬陽光取暖這個方法,他人還不知道這其中的奧妙,我準備把背向著太陽曝曬取暖的秘訣,鳳顯給我們的國君,恰巧有一個人聽到了這番話,便向他解釋說,以前有一位喜歡吃芹菜和浮萍的人,自以為品嘗了天下的美味,便推薦給鄉中的一位紳士,那位鄉紳嘗過之後,覺得它雖然有特別的風味,卻使得肚子很不舒服,因此覺得他很可笑且糊塗,你真要跟那吃芹菜浮萍的人一樣糊塗了。 出處出自列子楊朱:「宋國有田夫,自曝於日,不知天下有廣廈鄭室,...
|
應手從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得心應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得心應手」原作「得手應心」。先秦大哲學家莊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曾經說過一個故事:有一天齊桓公在堂上讀書,有個工匠輪扁在堂下做車輪。輪扁看到桓公讀書十分專心,就放下工具,走上堂去,向桓公問道:「您讀什麼書呢?」桓公就生氣地說道:「國君讀書,你一個小小的工匠也敢過問!」輪扁回答道:「臣不敢,臣只是從臣工作的角度來看,臣要將輪子裝上車軸時,如果車輪太鬆車軸就不牢,太緊的話就裝不進去。只有不鬆不緊,才能製作出一個好輪子,這完全依靠熟練的技巧,心裡怎麼想,手便能怎麼做,這其中的技術,都是經驗的累積,無法用言語文字說得很明白。我無法傳授給我的兒子,我的兒...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