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73.0352 ms
共 7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誤學邯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姿,連自己原來的步法都忘了,最後只有爬著回去。後來「邯鄲學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我。
|
埋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滅姓名,不使人知道。《漢書.卷八四.翟方進傳》:「設令時命不成,死國埋名,猶可以不慙於先帝。」
|
文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文字組織的條理。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頌讚》:「自商已下,文理允備。」《文明小史》第一七回:「所以往往一本書被翻譯翻了出來,白話不像白話,文理不成文理。」
|
豫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晉人。初事范中行氏,不為重用,又事知伯,知伯以國士待之。後知伯為趙襄子所滅,讓漆身為癩,吞炭為啞,使人不復識其形狀,欲刺趙襄子,為知伯復仇,事不成而死。
|
執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專一。《荀子.堯問》:「執一無失,行微無怠。」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多為少善,不如執一;鼯鼠五能,不成伎術。」
|
東飄西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處飄泊不定。比喻生活不安定。《孤本元明雜劇.蘇九淫奔.第一折》:「小子姓唐名國相……去汴梁買馬。不想東飄西蕩,將本錢盡行折了。」《隋唐演義》第五一回:「今日弄得東飄西蕩,子不認母,節不成節,樂不成樂,自貽伊戚如此。」也作「東揚西蕩」。
|
罔知所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
心非口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益壽。而欲習此術者,必須身骨清潔、資質聰慧,再配以師傳的口訣。故事中的程偉想學的就是這種方術,但屢試不成。而他的妻子是得道的人,只用少許的藥與水銀共同煎煮,一下子就煉出了白銀。程偉想盡辦法討好妻子,要她傳授祕方,但因為她認為程偉的資質不適學習此術,所以嚴加拒絕。程偉便起了歹心,準備以暴力使她屈服。其妻得知後告誡他說:「道術只能傳授給合適的對象,遇上這種人,就是路上偶然相遇,也可以傳給他。如果口中說的一套,心思卻充滿邪念的人,縱然把我逼死,我也不會傳的。」但程偉並沒有就此放棄,仍是苦苦相逼,結果把妻子逼瘋而死。此處原文中的「口是而心非者」,指的是口中說一套,心中卻是充滿邪念的人。另外在《抱朴子....
|
奔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奔走逃亡。如:「一見我軍包抄之勢己成,敵人便四處奔逃,潰不成軍。」《三國演義》第六回:「曹操慌忙策馬,奪路奔逃,正遇徐榮,轉身便走。」
|
獨木不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力量單薄,無法成事。《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傳》:「蓋高樹靡陰,獨木不林,隨時之宜,道貴從凡。」也作「獨木不成林」、「獨樹不成林」。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