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紙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繪馬匹、神祇、佛像等供祭祀化的神像紙。最早源於秦國人用馬作祭品,唐代以後改以纸紮馬祭祀鬼神,故稱「紙馬」。後世則大多以刻版五色纸印神佛像。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二折:「只等那船頭上燒了利市紙馬,分些神福,吃得醉飽了,便撐動篙來,開起船來。」《儒林外史》第四回:「就在胡老爹面前轉託僧官去約僧眾,並備香、燭、紙馬、寫法等事。」也稱為「甲馬」。
惹火燒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火身。比喻招惹災禍,自討傷害。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一○齣:「今日與你盤纏,遲延少待乞大拳,披麻惹火燒身怨,莫待等江心補漏船。」
石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煤炭。北魏.酈道元《水經注.㶟水注》:「山有石炭,火之,熱同樵炭也。」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香餅,石炭也,用以香,一餅之火,可終日不滅。」
舍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修行者遺體化之後,所結成的珠狀或塊狀的顆粒。其色有三種,骨為白舍利,髮為黑舍利,肉為赤舍利。為梵語śarīra的音譯。它象徵修行者在戒、定、慧的成就。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一.迦畢試國》:「曷邏怙羅恐王珍貴舍利,追悔前恩,疾往伽藍,登窣堵波,至誠所感,其石覆缽自開,安置舍利,已而疾出,尚拘衣襟。」《西遊記》第八回:「放舍利之光,滿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連。」也稱為「舍利子」。
因陋就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因陋就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因陋就簡」原作「因陋就寡」。秦時書坑儒,只留下醫藥及卜筮之書,其餘書籍幾乎付之一炬。漢興之後,朝廷為了復興文化,一方面廣蒐經書的斷簡殘篇,一方面也請年老學者口述經文,以當時通用的文字「隸書」記錄下來。漢武帝時,魯恭王破壞孔子故居,在牆壁中發現了由秦前文字所寫成的經書。哀帝時,劉歆又於祕府校書時發現了其他的古文經書。因為使用的文字不同,所以用隸書寫成的經書被稱為「今文經」,而由秦前文字寫成的經書則稱為「古文經」。兩者的經書雖同,但內容實有出入,且兩派學者的治學研究態度更是大相逕庭,今文經學者偏重微言大義,被朝廷視為標準,由博士學官講授;古文經學者則...
蘭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蘭與麝香,皆名貴香料。後泛指香氣或香氣濃郁的東西。南朝梁.蕭統〈銅博山香鑪賦〉:「爨松柏之火,蘭麝之芳。」南朝宋.鮑照〈中興歌〉一○首之三:「彩墀散蘭麝,風起自生芳。」
得手應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得心應手」。見「得心應手」條。01.宋.劉克莊〈徐摠管雨山堂詩跋〉:「他人嘔心撚髭,鉤章棘句,營度甚苦,而侯(徐伯東)得手應心,易易如此。」02.明.李贄《書.琴賦》:「故蔡邕聞弦而知殺心,鍾子聽弦而知流水,師曠聽弦而識〈南風〉之不競,蓋自然之道,得手應心,其妙固若此也。」 
骨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屍體經燒後遺留的骨灰和骨頭。《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就帶骨殖去祖塋安葬。」也作「骨植」、「骨拾」。
煨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灰燼。《文選.左思.魏都賦》:「翼翼京室,耽耽帝宇。巢原燎,變為煨燼。」宋.陸游〈桃源憶故人.中原當日三川震〉詞:「中原當日三川震,關輔回頭煨燼。」
推愛屋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紂:名辛,商朝最後一位君主,相傳是個暴君。因耽於酒色,暴斂重刑,遂致民怨四起。後為武王敗於牧野,自於鹿臺而死。 (2) 武王:姬發,西周君王,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乃率領諸侯伐商,大戰於牧野,敗紂而代有天下,都鎬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曰武。 (3) 皇皇:通「惶惶」,惶恐不安的樣子。 (4) 太公:呂尚,字子牙,號太公望,周初賢臣,生卒年不詳。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 (5) 入殷奈何:指進入殷商國土後,當如何處理其將士、百姓。 (6) 胥餘:圍欄,藩籬。〔參考資料...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