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供作蔽覆的東西。《管子.小匡》:「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甲不解壘,兵不解翳。」唐.曹松〈碧角簟〉詩:「八尺碧天無點翳,一方青玉絕纖塵。」
迫不及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迫不及待」是指情況相當緊急,不能再等待,可能出自明代文人王夫之的《讀通鑑論》。《讀通鑑論》是王夫之讀了《資治通鑑》這本書所寫的心得,其中第二十四卷裡是抒發對唐德宗這段歷史的感想。《資治通鑑》裡記載,唐朝由於在各處邊境設立節度使,讓他們領兵鎮邊,導致各節度使獨攬區域裡的軍政大權,雄霸一方,與中央對抗,至中葉以後漸成禍患。唐德宗時,成德節度使李寶臣過世,他的兒子李惟岳想要繼承父親的職位。因德宗想削弱節度使的勢力,便不答應。有大臣向他上諫說:「李惟岳現已掌握父親的勢力了,如果不正式任命他接任,必定會作亂。」德宗聽了說:「這些叛賊原來根本沒有本錢作亂,都是假我的名號,佔我的土地,聚眾為害。如果一直照...
鑰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啟鎖的器物。《儒林外史》第六回:「嚴貢生將鑰匙開了箱子,取出一方雲片糕來。」《文明小史》第五一回:「後來幸虧翻譯和管事的說明白了,給了他個鑰匙,把二十號房間開了,所有鋪程行李,一件件搬進去。」也稱為「鎖匙」。
得隴望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下,重新恢復了漢室政權,成為漢朝中興之主,而他寫給岑彭信中的「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這句話,一方面透露出一統天下的雄心,一方面卻也透露著時勢迫人的無奈。後來「得隴望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並轉變為貶義,用來比喻貪得無厭,不知滿足。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答案單、小考測驗卷、觀察表等。1.作業單:又稱作業學習單,旨在提供小組討論,以精熟教師的授課內容。一方面要鼓勵同儕指導,另一方面提醒學生:唯有每個人都精熟作業單上的練習之後,小組活動才算完成。2.答案單:提供作業單的解答,在小組討論後由教師分發給各小組自行訂正,並自我檢討,強調立即回饋的效果。3.小考測驗卷:在每單元結束後,教師立即進行小考測驗,由同學自己作答。測驗分數不僅影響個人成績,亦會影響小組得分,為了在測驗上有良好表現,個人在小組討論並練...
布魯納(Jerome_S._Brune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興趣,進而引起他們的動機,維持他們的興趣,有了準備,自然易於學習。另一個意思是「教材教法的使用」,一方面配合兒童致力發展的順序,另方面配合教材學科的性質,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複雜,由動作表徵到符號表徵,如此,既可配合兒童年齡能力,又可使新經驗與舊經驗銜接,學習效果自可事半功倍。增強原則:Bruner所說的增強原則不是外控的,而是內發的,他主張教學時宜採啟發方式,讓兒童在學習活動中自己發現原理原則,因認知理解而自我滿足,自會使學習活動產生增強作用。 敘事研究  1991年,布魯納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出版社的人文學術期刊《批...
厲兵秣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厲兵,磨利兵器。秣馬,餵馬。「厲兵秣馬」指完成作戰的準備。《左傳》記載:魯僖公三十二年,駐防鄭國都的秦將杞子,派人報告秦王他們已掌管鄭國都的北門,是攻打鄭國的好機會。三十三年春天,秦王決定派兵攻打鄭國。鄭國商人弦高在前往周都城經商途中遇到秦軍,知道秦軍意圖後,他一方面用四張獸皮和十二頭牛慰勞賞賜秦軍,一方面則是派人趕緊回報鄭穆公這件事。鄭穆公獲報後,派人去招待秦國駐軍休息、居住的房舍察看,結果見到他們已經捆物裝車、磨利兵器、餵好馬匹,完成作戰的準備。於是鄭穆公將計就計派皇武子去送行,讓秦軍知道鄭國已有防備,免去一場戰爭。後來「厲兵秣馬」被用來指完成作戰準備。亦用來比喻完成事前準備工作。另外在《...
排山倒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廟號太祖。 (3) 勤王:王室有難,起兵救援靖亂。 (4) 負鼎而趨:指曹操以輔佐名義,爭霸一方。負鼎,指伊尹背負罪俎見湯,以烹調比喻致王道之事。趨,行走、追逐。 (5) 假:借。〔參考資料〕 《魏書.卷五四.高閭列傳》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騎數十萬南臨瓜步,諸郡盡降,而盱眙小城,攻而弗克。班師之日,兵不戍一郡,土不闢一廛。夫豈無人,以大鎮未平,不可守小故也。堰水先塞其源,伐木必拔其本。源不塞,本不拔,雖翦枝竭流,終不可絕矣。
負荊請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軍呢?只是想到秦國之所以至今不敢出兵攻打趙國,是因為對我們兩個人有所顧忌。如果我們互相爭鬥,有任何一方傷亡,都可能會使國家遭致兵禍。國家的安危當然重於私人的恩怨,所以我才會不斷地忍讓啊!」後來這番話傳到廉頗耳中,他覺得非常慚愧,於是脫了上衣露出臂膊背負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家認錯。藺相如並不怪罪他,兩人反而從此成為生死與共的好朋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負荊請罪」,用來比喻主動向對方承認錯誤,請求責罰和原諒。
後生可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我們這一輩呢?如果一個人到了四、五十歲,還沒有任何可以稱道的成就,那他也不會有什麼了不起的作為。」一方面表現出孔子對年輕人的無窮期待,一方面也是警惕和勉勵年長者,如果只會倚老賣老而不肯努力,就會被後生晚輩趕上。後來「後生可畏」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年輕人的成就超越先輩,令人敬畏。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