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3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李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作品3 藝術技巧4 相關教學資源 生平李煜(九三七—九七八)。他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他即位時,南唐已奉宋正朔,窮處江南一隅之地。宋朝時時對他壓迫欺侮,他的立國方針,只是用金銀財寶去犒師修貢,以謀妥協。不過他這種結歡修貢,絕不是一個禦敵圖存的根本方法。並且宋主也決不能以此為滿足,一有機會和力量,他是要渡江的。果然宋太祖開寶七年(九七四年。時南唐已去年號。)宋將曹彬伐南唐,次年冬,陷金陵。南唐的軍隊一點抵抗也沒有,就是後主自己,事前完全不知道。等到兵臨城下,內外隔絕時,他還在淨居寺...
背道而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怍者,梓潼陳拾遺。其後燕文貞以著述之餘,攻比興而莫能極;張曲江以比興之隙,窮著述而不克備。其餘各探一隅,相與背馳於道者,其去彌遠。文之難兼,斯亦甚矣。
跳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跳躍。語出《莊子.逍遙遊》:「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比喻叛亂者猖獗跋扈,蠻橫霸道的樣子。《漢書.卷七八.蕭望之傳》:「今羌虜一隅小夷,跳梁於山谷間。」《紅樓夢》第六三回:「所以凡歷史中跳梁猖獗之小醜,到了如今,竟不用一干一戈,皆天使其拱手俛頭,緣遠來降。」
周敦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觀點:一、主張立人極二、知幾通微三、默契道妙評價:一、宋代詩人1.東坡詩云:「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因拋彭澤米,偶似西山夫。」2.黃庭堅:「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3.朱熹:「濂溪在當時,人見其政事精絕,則以為宦業過人;見其有山林之志,則以為襟懷灑落,有仙風道氣。無有知其學者。」二、牟宗三認為:濂溪之造詣猶在觀賞之境界中,只對於誠體有積極之默契卻落在「心」上說功夫,不合於孟子就「本心」體現心之道德的實體性之義。由於濂溪是從《中庸》、《易傳》入而默契道妙,因而對於孔子之踐仁與孟子之盡心知性知天,尚無相...
身在江海,心馳魏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江海,比喻隱居之所。魏闕,比喻朝廷。全句指雖然辭官歸隱,但仍關心朝政。唐.陳子昂〈喜遇冀侍御珪崔司議泰之二使.序〉:「余獨坐一隅,孤憤五蠹,雖身在江海,而心馳魏闕。」
體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詩文或著作的體裁、綱要的條理。《舊唐書.卷一○二.劉子玄傳》:「古者刊定一史,纂成一家,體統各殊,指歸咸別。」《文選.左思.三都賦序》:「聊舉其一隅,攝其體統,歸諸詁訓焉。」
落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隨便、草率。《朱子語類輯略.卷七.總訓門人》:「如今未曾看得正當底道理,便落草了,墮在一隅一角上。」
火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燭火、燭光。《太平廣記.卷三四七.李佐文》引唐.薛用弱《集異記》:「約三更,晦稍息,數里之外,遙見火燭。」宋.文同〈織婦怨〉詩:「不敢輒下機,連宵停火燭。」
2.泛指容易引起火災的東西。《平妖傳》第一八回:「胡員外早早打發解庫掌事的及主管各人,回家賞中秋,吩咐院子俱各牢拴門戶,仔細火燭。」《紅樓夢》第一四回:「這三十個每日輪流各處上夜,照管門戶,監察火燭,打掃地方。」
3.指火災、火警。《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七回:「火燭起來,巡捕不許搬東西,這也未免過甚。」。」
一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隅、一端。《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王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見有何作為。這種經歷,使他很難具備司馬相如那種獨立不羈、超凡脫俗的胸襟和氣魄;但他畢竟擺脫了拘守一隅的局限,走出了巴山蜀水,因而眼界還是比較開闊的。總之,作為一個著名賦家,王褒沒有司馬相如那種磅礴的氣勢和批判精神,無法達到相如“廣博宏麗,卓絕漢代”的巨大成就;但他善於觀察生活,善於描寫那些獨具特色的事物。在漢賦的題材開拓、手法創新和語言錘煉等方面,都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仍然不愧為一代名家。他那詼諧幽默的語言風格,乃是巴蜀人民樂觀開朗性格的外在表現,在巴蜀文學史上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