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8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可救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可救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詩經》是最早的詩歌總集。採集從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樂章,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雅又分大雅、小雅,〈大雅〉收詩三十一篇,多為王室貴族雅正的樂歌。〈大雅.板〉這首詩內容是假借勸告同事,事實上是用來勸戒君王。其中一段:「上天正為害無道,不要還沉迷在快樂中而不自知。我是很誠懇的,並不是因為年老頭腦不清楚才對你們說這些話,而你們這些年輕小伙子卻擺出一副驕傲的樣子,還用戲弄調笑的態度來看待這件事。歹毒的壞事做多了,就像病得很重的人沒有藥可以救治。後來詩中的「不可救藥」演變為成語,就用來比喻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吐詞艱澀、言語鈍拙。通「訥」。《史記.卷一○三.萬石張叔傳.太史公曰》「仲尼有言:『君子欲訥於言』」句下裴駰集解引徐廣曰:「『訥』字多作『詘』,音同耳。古字假借。」
老羞成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賢郎:對他人兒子的敬稱。 (4) 牢籠:籠絡。 (5) 吐口:透露口風。 (6) 假公濟私:假借公家的名義以謀取個人私利。見「假公濟私」。
形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書中的形聲字。由音符與意符組合而成,意符表形,音符表聲。如江、河二字,從水取義,以工、可分標其聲。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即指其以事類為主,再取其聲組合而成。也稱為「諧聲」、「象聲」。
借題發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借某事為題,表達自己真正的意思,或想作的事。《通俗常言疏證.文事.借題發揮》引《玉搔頭劇》:「正好借題發揮,出我們的私氣。」《七俠五義》第四八回:「忽見那邊忠烈祠旗杆上黃旗被風刮的啒喇喇亂響,又見兩旁的飄帶有一根卻裹住滑車。聖上卻借題發揮道:『盧方,你為何叫做盤桅鼠?』」
余光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學論戰中,與國民黨特務系統的關係。而根據陳映真該文,他寫道:「而余光中在最近的一個場合中,因他當年假借權力壓迫鄉土文學而當場受到一個青年公開的抗議後,作了這回應:他當年反對的不是鄉土文學,而是『工農兵文學』!顯見他至今絲毫不以當年借國民黨的利刃取人性命之行徑為羞惡。」 獲獎紀錄 1962年 台灣,獲中國文藝協會新詩獎1966年 台灣,十大傑出青年1982年 台灣,〈傳說〉獲台北市新聞局金鼎獎歌詞獎1984年 台灣,第七屆吳三連文學獎散文獎,〈小木屐〉獲台北市新聞局金鼎獎之歌詞獎1989年 台灣,國家文藝獎新詩獎、主編...
精忠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盡忠報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周書.卷四○.顏之儀列傳》載,北周宣帝過世後,臣子劉昉、鄭譯等人假借宣帝臨死前所頒布的命令,任命後來的隋文帝楊堅為丞相,輔佐少主靜帝,並且逼顏之儀在草擬的詔書上署名。但顏之儀知道這不是宣帝的旨意,加以拒絕,而且還嚴厲地斥責說:「宣帝剛死,即位的靜帝年幼,執政的大官應由皇族中最為傑出趙王來擔任。你們受到朝廷極大的恩惠,應當要『盡忠報國』,如今竟然企圖將帝位交給別人!縱使你們要取我的性命,我也不能因此毀謗誣陷先帝。」劉昉等人知道無法讓他屈服,只好代他簽署。「盡忠報國」這句成語由此而來,意思是竭盡忠誠報效國家。而「盡忠報國」另一個較廣為人知的典故是《宋...
鶯鶯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因為相思之苦,幾乎要為相思而死,而想要與鶯鶯私會,但實際上卻是因色欲薰心,急切地想得到鶯鶯,所以才假借相思之名以軟化其心,倘若是真誠地要與鶯鶯諦結鴛盟,又何必急於一時呢?因此可得知,張生自一開始便不打算與鶯鶯廝守終身。  不久之後,張生以文調及期,又當西去,臨去當晚他的表現是:  不復自言其情,愁嘆於崔氏之側。如果僅僅是趕考,自然不久就會回來,為何還要「愁嘆於崔氏之側」?張生分明是早已知道自己這一去不會再回來了。在兩人分開的期間,他竟將鶯鶯寫給他的信給朋友們看,更可見其自命風流倜儻、炫耀鶯鶯之愛及負心薄悻之本性。而到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帶有黏性的穀物。《說文解字.禾部》:「秫,稷之粘者。」清.段玉裁.注:「秫為黏稷,而不黏者亦通呼為秫;秫而他穀之黏者,亦假借通偁之曰秫。」宋.王炎〈豐年謠〉:「五風十雨天時好,又見西郊稻秫肥。」
借古諷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借評論古代人事的是非,以諷喻現實。如:「張先生說話常借古諷今,暗寓深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