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同「鶪」。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泰部》:「鴃,假借為鶪。」
挑撥是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借事端無中生有,製造糾紛。如:「心術不正的人,最喜歡挑撥是非。」「他們倆已經吵得不可開交,你就別在那兒挑撥是非了。」
商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擁有很大的權力來處理國家大事,同時也是宗教的大祭司,可以與上帝、鬼神溝通,商王既然可以傳達神意,也常假借神權進行統治。但是,ㄧ些世代任官的氏族,稱作「百姓」,仍然握有實力,商亡需要通過他們治理天下。在商邦之外,有許多國家或部落。七零年代發現的湖北盤龍城,是一座城牆約一公里的商城,就是當地一個方國的所在。各方國與商的關係並不一定,往往是敵友無常,甚至兵戎相見。但是,這些似乎獨立的方國,一旦遇到重大困難,還是要求助於強者,所以也是非得聽命於商朝不可。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商朝英文關鍵字: Shang dynasty 參考資料...
主文譎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借對事物的形容以寄寓規諫的意思。語本《詩經.大序》:「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補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用古事舊典做為補綴假借之用。南朝梁.鍾嶸〈詩品序〉:「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明.王廷陳〈答郭桐岡〉詩:「應景搆辭,辭非補假。」
冒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假借、假裝、假充、充作
藉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借他事作為推卸的理由。[例]他一向直接說明婉拒的理由,從不藉詞逃避。
借公濟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動引來與王莽勾結的朝臣杜業的不悅,便上書進諫,說翟方進當權之時,作威作福,結黨營私,排擠賢良之士,假借公家的名義以謀取個人的私利,這樣的人應該嚴懲以儆天下,不宜賞賜厚葬。出現「假公濟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假借公家的名義以謀取個人的私利。出現「假公濟私」的書證如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這是朝廷救民的德意,他假公濟私,我怎肯和他干罷了也呵!」
阿其所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或稱為「有子」。 (4) 汙:誇大。清.焦循《孟子正義》:「汙,本作『洿』。孟子蓋用『夸』字之假借。夸者,大也。」 (5) 阿:音ㄜ,迎合、偏袒。
惱羞變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賢郎:對他人兒子的敬稱。 (4) 牢籠:籠絡。 (5) 吐口:透露口風。 (6) 假公濟私:假借公家的名義以謀取個人私利。見「假公濟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