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多義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兩個或更多意義的詞,往往由引申或假借形成。引申義諸義間常有較大的類義,如「接」有連接、接受、迎接等義,它的三個意義都表示使分散的人或事物合在一起。
采椽不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采,假借為「棌」,柞木。采椽不斲指以柞木做屋上承接瓦的木條,而不加雕飾。比喻生活簡樸。《韓非子.五蠹》:「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漢.曹操〈度關山〉詩:「不及唐堯,采椽不斲。」
誘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不正當的手段施計設圈套騙人。如:「神棍常假借神意誘騙信徒的錢財。」
前事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晉國王室政權旁落到智伯、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四家。其中智伯勢力最強、野心也最大,他為削弱其他三家勢力,假借晉君名義向各家索求一大筆土地,韓康子和魏桓子都依要求交出土地,只有趙襄子拒絕。智伯被拒絕後十分生氣,便聯合韓、魏兩家出兵攻打趙氏。趙襄子雖然在武力上處於劣勢,但靠著張孟談所獻的計策,讓智伯陷入苦戰,最後張孟談還說服韓、魏兩家改與趙氏合作,滅了智氏。在此役中,張孟談立下大功,趙襄子封給他許多土地和極高的官爵,不料張孟談卻因而要求辭官歸隱,襄子驚訝地問:「為君主立下大功的人,理應受此禮遇,這樣才能服眾啊!這也是先聖先賢們安定國家的...
本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造字之初賦予文字的原本意義。如「日」的本義是太陽;後漸有引申、假借等義滋生。
由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由、藉口。元.楊文奎《兒女團圓.楔子》:「他搜尋出這等分家私的由頭。」《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龍虎君臣會》:「王琇思量半晌,只是未有個由頭出脫他。」《歧路燈》第四七回:「忽聞少主母病故,頓時成了一個啞子。跌腳嘆道:『敗的由頭來了!』」也作「由頭兒」。
本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字通行的寫法和本義的字形不同,原來的字形稱為「本字」。有別於假借字、俗字、別字等。如耑,為「端」的本字。《詩經.小雅.六月》:「薄伐玁狁,以奏膚公。」漢.毛亨.傳:「公,功。」可知功為本字,公為功的借字。
向若之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淹死,被天帝封為水神;一說因服食八石、得水仙而成神。 (3) 旋:回轉。 (4) 望洋:洋,陽的假借字。望洋,連綿詞,仰視的樣子。或作「望陽」、「望佯」、「盳(通望,音ㄨㄤˋ)洋」、「望羊」。在這則寓言故事中,主要是河伯與北海若的問答,後人或因河、海對舉,遂解「望洋興嘆」之「洋」為「海洋」。 (5) 若:海神名。 (6) 野語:民間的諺語。
六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中國文字的六種創造方法。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書。《周禮.地官司徒.保氏》:「五曰六書。」唐.賈公彥.疏:「書有六體,形聲實多。」也稱為「六書」。
望洋而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淹死,被天帝封為水神;一說因服食八石、得水仙而成神。 (3) 旋:回轉。 (4) 望洋:洋,陽的假借字。望洋,連綿詞,仰視的樣子。或作「望陽」、「望佯」、「盳(通望,音ㄨㄤˋ)洋」、「望羊」。在這則寓言故事中,主要是河伯與北海若的問答,後人或因河、海對舉,遂解「望洋興嘆」之「洋」為「海洋」。 (5) 若:海神名。 (6) 野語:民間的諺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