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犯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詞曲在歌唱時,假借別調作腔,稱為「犯調」。可分為二種:一、犯別調的音律,如姜夔的淒涼犯。二、犯別調的句子,如劉過的四犯翦梅花。
冒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借他人的名義領取。[例]金融卡遺失,必須掛失止付,謹防他人冒領。
讀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言讀為某、讀曰某者,即謂其字假借為某字使用。也稱為「讀曰」。
假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假借名義。《後漢書.卷二一.邳彤傳》:「又卜者王郎,假名因埶,驅集烏合之眾,遂震燕、趙之地。」
公報私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借公事之名,報一己的私仇。《通俗常言疏證.交際.公報私讎》引《比目魚劇》:「想是我家男子得罪了譚官人,所以公報私讎,想出法來害他。」也作「公報私仇」。
別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個詞除常用的意義以外的意義。多指不常用的詞義。
2.其他的意思。如:「此言並無別義,請別誤會。」
假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假借他人的力量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左傳.隱公十一年》:「天禍許國,鬼神實不逞于許君,而假手于我寡人。」《隋書.卷七五.儒林傳.劉炫傳》:「至於公私文翰,未嘗假手。」
破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本字音,讀經傳中的假借字,以求經義,稱為「破字」。如《論語.學而》篇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一句中以悅讀說,其義亦作悅。
投其所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或稱為「有子」。 (4) 汙:誇大。清.焦循《孟子正義》:「汙,本作『洿』。孟子蓋用『夸』字之假借。夸者,大也。」 (5) 阿:音ㄜ,迎合、偏袒。
去事之戒,來事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晉國王室政權旁落到智伯、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四家。其中智伯勢力最強、野心也最大,他為削弱其他三家勢力,假借晉君名義向各家索求一大筆土地,韓康子和魏桓子都依要求交出土地,只有趙襄子拒絕。智伯被拒絕後十分生氣,便聯合韓、魏兩家出兵攻打趙氏。趙襄子雖然在武力上處於劣勢,但靠著張孟談所獻的計策,讓智伯陷入苦戰,最後張孟談還說服韓、魏兩家改與趙氏合作,滅了智氏。在此役中,張孟談立下大功,趙襄子封給他許多土地和極高的官爵,不料張孟談卻因而要求辭官歸隱,襄子驚訝地問:「為君主立下大功的人,理應受此禮遇,這樣才能服眾啊!這也是先聖先賢們安定國家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