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訓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操練兵士。唐.杜甫〈奉寄章十侍御〉詩:「指麾能事回天地,訓練強兵動鬼神。」《新唐書.卷一三六.李光弼傳》:「吾處兵間久,今始識訓練法。」
增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增添、加多。《漢書.卷二三.刑法志》:「連相坐之法,造參夷之誅;增加肉刑、大辟,有鑿顛、抽脅、鑊亨之刑。」唐.韓愈〈黃家賊事宜狀〉:「所費既不增加,而兵士又皆便習。」
兵慌馬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兵荒馬亂」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兵荒馬亂」形容戰爭所造成動蕩不安的混亂景象。此處「荒」和「亂」都是指混亂的景象。「荒」或為「慌」字之假借。所以「兵荒馬亂」就是「兵慌馬亂」。戰亂時候,正是兵士慌忙,戰馬雜亂。另外,「荒」本來有「凶年」的意思。如:「饑荒」。所以「兵荒」也可以解釋為「戰爭所造成的災害」。出現這句成語較早的文獻,如元代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寫到牛尚書提到正旦(女主角):「一向收留在俺府中為女,也是天數。不然,那兵荒馬亂,定遭驅被擄。」指的就是戰亂景象。不過在宋代傅肱《蟹譜.卷下.兵證》有一條資料,說:「吳俗有『蝦荒蟹亂』之語,蓋取其被堅執銳,歲或暴至,則鄉人用以為兵證也...
騎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乘馬作戰的兵士。其任務為衝鋒、掩護、搜索、警戒、通信等,特點為輕捷。《史記.卷九五.灌嬰傳》:「將郎中騎兵擊楚騎於滎陽東,大破之。」《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充國度其必壞,欲罷騎兵屯田,以待其敝。」也稱為「馬兵」。
億載金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一級古蹟。位於臺南市南塭十六號。創建於清同治十三年(西元1874年)。清同治十二年,日本以同治十年琉球漁民遭牡丹社原住民族殺害為藉口,大舉出兵臺灣,清廷派沈葆楨交涉,事件後沈氏奏請於安平區築炮臺以鞏固海防,費時二年完工。城門外書億載金城,城門內書萬流砥柱。炮臺為方形區域,四角落凸出,供設大炮。中間空地為兵士操練場,城外圍有護城河。工事十分堅固,是當年臺海重要屏障。
轒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攻城所用的四輪車。以粗木編排而成,上以生牛皮覆蓋,下可藏兵士,往來運土築工事,敵人箭矢、木石無法傷害。《孫子.謀攻》:「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
側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戰時部隊的兩翼。如:「兵士們準備向敵軍的側翼突擊。」也作「翼側」。
勞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慰勞兵士。《史記.卷一○.孝文本紀》:「帝親勞軍勤兵,申教令。」《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朕欲往觀金陵城壁,借府庫以勞軍。」
振臂一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銳盡出,敵我眾寡懸殊,援軍又遲遲不至,一時間已敗相畢露,但李陵還是英勇地指揮他的軍隊對敵人作浴血戰。兵士們都忍住創痛,爭先奮勇殺敵,直至死傷遍野,剩下幾十個人,還不肯放下武器,李陵仍英勇地揮動手臂,號召殘餘的兵士們努力殺敵(振臂一呼),直至箭射完了,刀也折斷了,不得已才向匈奴投降,匈奴的單于立他為右校王。李陵的英勇表現與部下們視死如歸的精神,真叫人由衷的欽佩。(註1) 例句慈善募款經過市長「振臂一呼」後,地方人士紛紛響應熱烈。(註2) 引用相關文獻...
北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北方吹來的風。一般指寒風。《文選.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馬依北風,越鳥朝南枝。」《三國演義》第五九回:「是夜北風大作,操盡驅兵士擔土潑水;為無盛水之具,作縑囊盛水澆之,隨築隨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