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1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感激涕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感激流涕注音︰ㄍㄢˇ ㄐ| ㄌ|ㄡˊ ㄊ|ˋ漢語拼音︰gǎn jī liú tì釋義︰猶「感激涕零」。見「感激涕零」條。 01.唐.劉禹錫〈唐故監察御史贈尚書右僕射王公神道碑〉:「嘗閱詩至蓼莪篇,感激流涕。」 02.宋.孔平仲《續世說.卷一.李光顏》:「堂下兵士數萬,皆感激流涕。」 參考詞語︰感激涕泗注音︰ㄍㄢˇ ㄐ| ㄊ|ˋ ㄙˋ漢語拼音︰gǎn jī tì sì釋義︰涕泗,涕與泗同義,此處作動詞,指流淚。「感激涕泗」猶「感激涕零」。見「感激涕零」條。 01.《新唐書.卷九八.薛收列傳》:「命輿疾至府,親舉袂撫之,論敘生平,感激涕泗。」 參考詞語︰感極涕零注音︰ㄍㄢˇ ㄐ|ˊ...
鼓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出戰時擂鼓吶喊,用以擴張聲勢。《左傳.哀公十七年》:「越子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譟而進。」《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與鄒靖,引軍鼓譟而進。」也作「鼓噪」。
2.大眾一起發出呼喊喧鬧的聲音。如:「場中比賽激烈,場外觀眾亦大聲鼓譟加油。」也作「鼓噪」。
傾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側耳聆聽。如:「洗耳傾聽」、「危坐傾聽」。《禮記.曲禮上》:「立必正方,不傾聽。」唐.孔穎達.正義:「立必正方者,立宜正嚮一方,不得傾頭屬聽左右也。」《薛仁貴征遼事略》:「左右兵士引總管至仁貴帳外,側耳傾聽仁貴帳中彈劍作歌。」
兵荒馬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兵荒馬亂」形容戰爭所造成動蕩不安的混亂景象。此處「荒」和「亂」都是指混亂的景象。「荒」或為「慌」字之假借。所以「兵荒馬亂」就是「兵慌馬亂」。戰亂時候,正是兵士慌忙,戰馬雜亂。另外,「荒」本來有「凶年」的意思。如:「饑荒」。所以「兵荒」也可以解釋為「戰爭所造成的災害」。出現這句成語較早的文獻,如元代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寫到牛尚書提到正旦(女主角):「一向收留在俺府中為女,也是天數。不然,那兵荒馬亂,定遭驅被擄。」指的就是戰亂景象。不過在宋代傅肱《蟹譜.卷下.兵證》有一條資料,說:「吳俗有『蝦荒蟹亂』之語,蓋取其被堅執銳,歲或暴至,則鄉人用以為兵證也。」意思是說吳地有「蝦荒蟹亂」的俗語,如果忽...
收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集。《後漢書.卷六五.皇甫張段列傳.張奐》:「奐不聽,遂進屯長城,收集兵士。」《三國演義》第一六回:「路逢諸將,收集殘兵。」
搖旗吶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聲吼叫,聲威震人。後來玉簫出面來勸他:說他代天子出征,不學雲間飛翔的鳳鳥,倒像井底青蛙,在這兒帶著兵士搖旗吶喊,弄得塵土到處亂飛,是多麼不懂事呀!這裡的「搖旗吶喊」就是軍陣喊威的意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戰士的頭盔。如:「甲冑」、「介冑」。《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冑而下。」唐.張說〈為魏元忠作祭石嶺戰亡兵士文〉:「石盡矢窮,旗焚冑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兵士的通稱。《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四折:「元來他做了官,不是軍了也。」
鳴金收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敲鑼作信號,指揮兵士速退。《薛仁貴征遼事略》:「太宗恐小將軍有失,急鳴金收兵入城。」也作「鳴金收軍」。
何足掛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東之後,消息傳到朝廷,胡亥便召集眾儒生們,問他們應該如何處置。儒生們便據實回答,說:「人臣不准擁有兵士,現在陳勝起兵,就是謀反,其罪當誅。」胡亥聽了之後很不高興,認為這些儒生們是在指責他治國無方,才會導致陳勝叛變。叔孫通看到胡亥變了臉色,心想不妙,便趕緊上前說道:「你們都說錯了。今日天下已經統一,且皇帝英明,領導有方,讓人人團結一心,怎麼有人膽敢造反呢?陳勝他們只是一群強盜流氓罷了,各地郡守正在追捕他們,抓到之後就依法論罪,不值得把他們放在嘴裡來討論啊!」胡亥聽了叔孫通的話以後十分高興,便厚賞叔孫通。後來《史記》原文之「何足置之齒牙閒」演變成「不足掛齒」這句成語,指人或事物輕微,不值得一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