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0.51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生命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態度。會思考生死問題,並探討人生終極關懷的課題。能立志做個文化人、道德人,擇善固執,追求生命的理想。具備成為世界公民的修養(註2)。<p>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生命教育英文關鍵字:Life Education 參考資料註1.廖慧雯(2012)。生命教育課程對高中生生命態度影響之研究,頁7-8。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縣。註2.曾愛媛(2010)。九年一貫生活學習領域教科書生命教育相關內容分析探究,頁10-11。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註3.謝昌達...
檔案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的努力、進步及成長情形,而非傳統紙筆測驗只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四、 評量方式多元化    檔案評量具備許多多元特質,包括評量內容、評量人員和評量對象的多樣化。檔案評量的評量內容可以包括日誌、學習單、獎狀、報告、心得感想等凡與目標能力有關之表現,皆可納入檔案中。而評量的人員可以包括教師、學生、同學和家長,尊重的多方人員的看法。而評量的對象可以著重在學生個人的表現上,也可以小組為對象,重視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五、 教學目標個別化    檔案是個別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的記錄,檔案評量也是以學生為中心。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下,每個...
ASSURE教學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習者特質。2.S:陳述學習目標(State Objectives):課程目標應是學習者在學習結束後應具備新的技能獲知識,重點是學習者應從教學活動中獲得甚麼。學習目標應以學習者之收穫為主,且目標應儘量具體並有可行性。良好之學習目標應要考慮下述三個因素:(1)表現:學習者能達到之水準(2)條件:是將表現之範疇予以限定(3)標準:界定何種表現是能被接受之程度3.S:選擇、修正或設計教材(Select,Modify or Design Materials):獲得適宜之教材途徑有:(1)選擇現有教材(2)修正現有教材(3)設計新教...
文化回應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多元文化,並在班級佈置中顧及多元文化的內涵。Irvine認為教師要建構出文化回應教學的環境,至少要具備以下十個基本信念:1.對每個學生抱持高度的期待,相信每個學生都願意學習,而且可以發揮潛能以獲得成功。2.了解學生的學習現況,進行診斷與補救,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切的學習資源與機會。3.利用與學生有關的經驗來組織與說明學習內容,確保學習的意義性、關聯性、重要性與有用性。4.為學生建立支持學習的社群(包括家長、同儕與社區),提供資訊讓家長了解教師的教學與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協助學生學習的策略。5.告知學生利用自己的先備知識、經驗...
社會階層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透過社會階層化,不平等的權力和利益爭奪從中得到合法化,因為權力和利益是社會中的稀有資產,能夠擁有者便具備位居社會高階層的機會,一旦有了高、低階層的區隔,社會便至少有了二種階層,一個是具備較高權力和優勢的領導統治階層;一個便是較少權力和劣勢的被統治階層。二、功能論  社會分工的需要因而造成社會必然階層化,亦即社會上需要擁有不同技能與資格的人,去擔負不同的社會位置,此為功能論者之基本主張。而個人社會階層之所以有高低,是因個人的重要性與本身的才能及所需要...
與生俱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生下來就具備的。如:「孟子認為惻隱之心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之一。」
發現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條件。此理論重點有二,分別為「認知表徵」及「知識結構」。認知表徵:個體之所以認識環境中的事物,是因為具備對事物的認知表徵能力,表徵方式先是動作表徵(enactive representation),而後是形象表徵(iconic representation),最後則是符號表徵(symbolic representation)。知識結構:布魯納認為知識結構的呈現方式與學習成效有很密切的關係,之是應該依照表徵方式、其經濟性及效能,加以有系統的組織起來,最後用最簡單的方式呈現出來。布魯納認為把握事物概念間的關連性,建立結構化的...
三從四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從指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三從四德指舊時社會婦女所應具備的德性。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待裝個老實學三從四德,爭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端的是哪裡是三梢末尾?」《紅樓夢》第四七回:「我聽見你替你老爺說媒來了。你倒也三從四德的,只是這賢惠也太過了。」也作「四德三從」。
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特質的一種主觀感受,也說明社會對男性或女性行為舉止上的「期待」與「評價」。例如:男性可能被教育成應具備陽剛氣質,而社會中的人亦用如此的標準來審視男性,認為男性則須具備陽剛氣質,若無,則期望其修改。 參考書目註1: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2009三版)。註2:Craig Calhoun/Donald Light/ Suzanne Keller原著,林瑞穗編譯,《社會學概論》,(臺北市:麥格羅希爾,2004)。
符應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包里斯對於國家教育的批評,他所評論的,就是那讓學生產生社會在製的符應理論,在美國教育中不只在於培養具備技術性及責任感的工作者,而且也在社會那些階級不平等的現象中尋求合理的藉口,例如對於那些處於低薪家庭的人們,便會以讀書不認真,未能認真工作,能力不足等理由使其持續處於中下階層,而原先處於中上階層的人們,則靠著較龐大的資源,支持著孩子擁有更多的教育資源及機會,藉此說明自我較為高等,並且是靠自身努力所得來的成就,而這種高階層繼續生下上流階級的孩子,低階層繼續停擺在下層級的流動,在包里斯的理論中,便是一種所謂社會符應論的產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