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人大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心胸寬大,不會記恨。如:「謝謝您大人大量,原諒他無禮的冒犯。」
觸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干犯、冒犯。《三國演義》第一三回:「李樂等專權,百姓稍有觸犯,竟於帝前毆罵。」《紅樓夢》第四回:「倘若不知,一時觸犯了這樣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連性命還保不成呢?」
干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冒犯、侵犯。《後漢書.卷二七.吳良傳》:「信陽侯就倚恃外戚,干犯乘輿,無人臣禮,為大不敬。」也作「干冒」。
息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息怒氣。如:「他已經誠心地道歉了,你就息怒吧!」《三國演義》第五回:「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大人息怒!這是卑職不會說話,冒犯了大人。」
恕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諒罪過。[例]我不是有意冒犯您,請您恕罪好嗎?
開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罪、冒犯。《戰國策.齊策四》:「沉於國家之事,開罪於先生。」
冒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冒犯、褻瀆。《水滸傳》第二三回:「小人有眼不識泰山,一時冒瀆兄長,望乞恕罪。」也作「冒突」。
幾無僅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絕無僅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絕無僅有」意思是只此一個,絕無其他。宋代文人蘇軾曾上書給神宗皇帝,陳述自己的意見,希望神宗能廣結人心、固守法紀。文章一開始先說自己日前因上書表達買燈一事的意見,而冒犯皇上,自知罪不可赦,在家聽候發落。原本以為會被處以極刑,沒想到事情就此平息。因此非常感激皇上的恩德與善解,了解皇上是個願意改過、從善如流的人,這種美德是堯舜禹湯等古代聖王所力行不輟的,秦漢以降任何皇帝都無法做到,因此皇上可說是千年來唯一能追隨古代聖王的賢君,是絕無僅有的。後來「絕無僅有」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極為稀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觸犯、冒犯。《資治通鑑.卷六三.漢紀五十五.獻帝建安五年》:「公貌寬而內忌,不亮吾忠,而吾數以至言迕之。」《聊齋志異.卷二.巧娘》:「笑問:『何迕巧娘?』生言:『不自知罪。』」
冤家路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冤家路窄」之典源,提供參考。 ※《西遊記.第四五回》那三道士鼓掌大笑道:「我說他走了,原來還在這裡!」國王驚道:「國師有何話說?他纔來報了姓名,正欲拿送國師使用,怎奈當駕太師所奏有理,朕因看遠來之意,不滅中華善緣,方纔召入驗牒,不期國師有此問。想是他冒犯尊顏,有得罪處也?」道士笑云:「陛下不知。他昨日來的,在東門外打殺了我兩個徒弟,放了五百個囚僧,捽碎車輛,夜間闖進觀來,把三清聖像毀壞,偷喫了御賜供養。我等被他蒙蔽了,只道是天尊下降,求些聖水金丹,進與陛下,指望延壽長生。不期1>他遺些小便,哄瞞2>我等,我等各喝了一口,嘗出滋味,正欲下手擒拿,他卻走了。今日還在此間,正所謂『冤家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