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如魚得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 秦.李斯〈用筆法〉(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秦文.卷一.李斯》引)夫書之微妙,道合自然。篆籀以前,不可得而聞矣。自上古作大篆,頗行于世,但為古遠,人多不詳。今斯略繁者,取其合理,參為小篆。凡書,非但裹結流快,終藉筆力輕健。蒙將軍恬《筆經》,猶自簡略,斯更修改,望益于用矣。用筆法,先急回,後疾下,鷹望鵬逝1>,信之自然,不得重改。如游魚得水,景山興雲,或卷2>或舒,乍輕乍重,善思之,此理可見矣。 〔注解〕 (1) 鷹望鵬逝:下筆有如高空盤旋的老鷹,疾飛的鵬鳥,指凌空疾下。 (2) 卷:通「捲」,指筆法收斂。(二)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
食古不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不虛微也。今試取破山之《語錄》讀之,數者曾有一於此乎?典謨雅頌,當時無慮數千萬帙,今之所存僅尼父既之後數卷耳。 〔注解〕 (1) 不測:不能預料。 (2) 蘊藉:含蓄不外露。 (3) 依違:順從或違背,猶疑不能作決斷。 (4) 不根:沒有根據。 (5) 援古:引用古義。 (6) 駢麗:指整齊對偶的文句。
畫龍點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點龍睛注音︰ㄉ|ㄢˇ ㄌㄨㄥˊ ㄐ|ㄥ漢語拼音︰diǎn lóng jīng釋義︰猶「畫龍點睛」。見「畫龍點睛」條。 01.明.張岱《瑯嬛文集.卷三.與周戩伯》:「細觀諸傳,見吾兄筆削之妙,增一字如點龍睛,一字如除棘刺。」
一字千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代呂不韋集門客撰《呂氏春秋》,書成之後,公布在咸陽城門,聲明如果有能增書中一字的人,就賞給千金。後以一字千金比喻文辭精當,價值極高。典出《史記.卷八十五.呂不韋傳》。[例]韓愈的〈師說〉傳誦至今,真是一字千金的名作。
疊床架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事權管理或文章結構重複累贅。語本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例]這篇文章有疊床架屋的毛病,若能稍加節會更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改、更換文字。[例]竄改、竄句、點竄
蕭規曹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陳文述〈讀詔寄都下諸侍御〉詩其三:「繁就易簡,所貴精心覃,蕭規而曹隨,所宜言者三。」
廬山真面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廬山面目注音︰ㄌㄨˊ ㄕㄢ ㄇ|ㄢˋ ㄇㄨˋ漢語拼音︰lú shān miàn mù釋義︰即「廬山真面目」。見「廬山真面目」條。 01.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下.奚序》:「痛遺文缺殘,訪得於義興之故家,塗抹改,非復廬山面目。」 02.清.段雪亭〈聊齋志異遺稿例言〉:「比之情史者,苟非自作聰明,即欲省其鉛槧,致令廬山面目,漸失其真。」 參考詞語︰廬山真面注音︰ㄌㄨˊ ㄕㄢ ㄓㄣ ㄇ|ㄢˋ漢語拼音︰lú shān zhēn miàn釋義︰即「廬山真面目」。見「廬山真面目」條。 01.《後漢演義.第八一回》:「當下攬袖近前,替她拂拭,一經去垢,露出廬山真面,端的是桃腮杏臉,...
寄人籬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文章著述因襲他人,而不能自創一格。《南齊書.卷四一.張融傳》:「丈夫當詩書,制禮樂,何至因循寄人籬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繁雜的事物。如:「去蕪存菁」、「舉要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