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45.00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前功盡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三十萬精兵駐守大梁,秦和楚、趙三國聯軍,是絕不可能攻下大梁的。一旦攻城失利,也會對您不利,您以前的功業一定要全部報廢了。」穰侯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從大梁罷兵而去。「前功盡棄」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以前辛苦獲得的成果,全部廢棄。
飢不擇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齊人公孫丑是孟子弟子,他曾經問孟子:「如果夫子掌握齊國大權,可以建立像管仲、晏嬰那樣的功業嗎?」孟子不願意被拿來和管仲相比,認為幫助齊國統一天下是件很容易的事。比起之前的夏、商、周三代,現今的齊國不但國土廣大,而且人民眾多,但因為欠缺一個能以王道治理天下的聖明君主,使得長久處在暴政之中的人民,心中渴望施行仁政的程度和「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的人一樣急切,所以若是齊國在此時施行仁政,和古代相比,只要花費一半的心力,就能達到加倍的功效。後來「飢不擇食」這句成語,就從「飢者易為食」演變而出,用來指飢餓的人不選擇食物。亦用來比喻急需時不暇選擇。
功成身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功業成就後,就退休歸隱。《後漢書.卷一六.鄧禹傳》:「功成身退,讓國遜位,歷世外戚,無與為比。」也作「功遂身退」、「身退功成」。
觸目驚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觸目驚心」原作「觸目崩心」。據《南齊書.卷三二.豫章文獻王列傳》載,南齊豫章文獻王蕭嶷過世後,受過他恩惠的樂藹在寫給沈約的書信中說,自己原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西州窮士,因為受到蕭嶷的重用,才能有今天衣食無缺的生活。隨著時間消逝,緬懷追尋蕭嶷遺留的功業,目光所及,令人內心深受衝擊。後來「觸目驚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情景況,令人震驚。出現「觸目驚心」的書證如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九齣:「李大人,聞言興慨,觸目驚心。」
功成名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就了功業,也有了名望。[例]儘管他早已功成名就,但仍不懈怠,盼能為社會人類做更多貢獻。
形影不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孝行覽.首時》論述的重點是教人把握時機。時機不對,縱使有商湯和周武王的才德也無法成就功業;反之,處在夏桀和商紂暴虐無道的朝代而沒有商湯、周武王的才德,同樣也無法成就功業。聖人和時機不可分離,就像一個人在日光下步行,他的形體和影子不可分離一樣。後來「形影不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與人或與物、物與物的關係密切,不能分開。此外,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濼陽消夏錄二》:「青縣農家少婦,性輕佻,隨其夫操作,形影不離,恒相對嬉笑,不避忌人。」則用「形影不離」形容二人關係親密,無時無處不在一起。
春華秋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先提起一段時人勸進投入仕宦生活的話,其中就引錄《易經》的話說:「聖人備置實物是要讓人使用」。又說「功業尊高盛大,然後可以受人觀仰,而後才能上下交相融合。」天地萬物遵行自然的規律,陰陽自有定則。就如同春天開花,秋天才能收成其果實,有始有終,才有實質的收穫。後來「春華秋實」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三國志.卷一二.魏書.邢顒傳》中,劉楨曾經上諫曹植,他認為曹植「採庶子之春華,忘家丞之秋實。」「庶子」、「家丞」皆為邢顒自稱,而「春華」指其文采學問,「秋實」則指其品德情操,這是以「春華」與「秋實」比喻「文」與「質」,文與質各有擅勝。又《顏氏家訓.勉學》中說:「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
震古鑠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功業的偉大,可以震驚古人,誇耀今世。如:「黃花岡殉難的烈士,其愛國行為震古鑠今,為青年的典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灑。如:「汛掃」。《說文解字.水部》:「汛,灑也。」《文選.揚雄.劇秦美新》:「況盡汛掃前聖數千載功業,專用己之私,而能享祐者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工作。通「事」。《詩經.大雅.文王有聲》:「武王豈不仕,詒厥孫謀,以燕翼子。」漢.毛亨.傳:「仕,事。」漢.鄭玄.箋:「武王豈不以其功業為事乎?」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