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維妙維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模仿得精細巧妙,逼真傳神。[例]他善於模仿名人,尤其是模仿政治人物的舉止,簡直維妙維肖。
登峰造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晉南北朝時,文人崇尚清談,盛行品評人物,所以記述名人軼事的「志人小說」也流行當時。此類小說採集過去及當時文人名士的言談、風尚、逸事,加以編撰,很能反映各類人物的面貌,間接表現出當時的社會民情。南朝宋劉義慶所編的《世說新語》則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本書依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共三十六門,均為簡潔雋永的短篇,長者數行,短者僅二、三十字,但因善於把人物的語言與情態相結合,並使用比喻、對比等修辭技巧,較之一般志怪小說,更富文學價值。在《世說新說.文學》中記載了關於晉簡文帝的一段話。簡文帝篤信佛教,研究佛經,見經上云如果淨化磨練自己的精神,就可以成佛。便有所感觸的說道:「不知道照這樣去做,是不是...
畫餅充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語意3 故事4 相似詞5 相反詞6 例句 出處 三國志˙卷二十二˙魏書˙盧毓傳》 語意 用來比喻用空想來作自我安慰,或者用來說明虛名是沒有實際用處的 故事 選拔官吏,一般是憑人推薦,而推薦者往往只推薦有名的人物,這些名人多數只重清談,不務實際,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滿意。在選拔中書郎時,魏明帝就下令說:"這次選拔,要由盧毓來推薦。選拔的人不要只看名聲。名聲就像在地上畫個餅一樣,其實是不能吃的啊!" 相似詞 望梅止渴 相反詞 腳踏實地 例句 做事要腳踏實地,提出切實可行的計劃,不能畫餅充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子孫。如:「名人之後」。《詩經.大雅.瞻卬》:「式救爾後。」漢.鄭玄.箋:「後,謂子孫也。」《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落花流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紅樓夢》第四回:「這薛公子的混名人稱『獃霸王』,最是天下第一個弄性尚氣的人,且使錢如土,遂打了個落花流水。」
幼兒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考試作弊記大過乙次,以儆效尤。身教的要素之一,是楷模的特性,年齡性別較接近者、社會地位高者、成功的名人專家,較易被模仿,因其較容易成功。其二是觀察者的特性,注意力集中、動機強烈者,較易模仿成功。其三是模仿的過程,楷模行為得到何種獎懲,深深影響模仿行為。境教是安排環境以改變行為。節食減肥者,於冰箱門貼著美女照片,寫上警句:「看!少吃就會這麼美」,控制取食的慾望。有一位名作家,為了專心於書房寫作,命僕人取走外衣,無外衣蔽體,不得外出,只好留室內潛心著作。都是刺激控制法的妙用。增強的分配方式增強的分配方式有「連續增強」與「間...
洗耳恭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洗耳拱聽注音︰ㄒ|ˇ ㄦˇ ㄍㄨㄥˇ ㄊ|ㄥ漢語拼音︰xǐ ěr gǒng tīng釋義︰「拱」,兩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洗耳拱聽」即「洗耳恭聽」。見「洗耳恭聽」條。 01.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哥哥才學,與在下不同,有甚麼名人古書,前皇後代,哥哥講說些兒,小官洗耳拱聽。」 02.《醒世恆言.卷二五.獨孤生歸途鬧夢》:「必須再求一風月艷麗之曲,我等洗耳拱聽,幸勿推辭。」
一目十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五行並下。桓帝時為武陵太守、司隸校尉。糾舉奸違,不避豪戚,以嚴厲為名。 (3) 離婁並照:與古代名人離婁相輝映。離婁,黃帝時人,相傳能視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參考資料〕 ■《梁書.卷四.簡文帝本紀》太宗幼而敏睿,識悟過人,六歲便屬文,高祖驚其早就,弗之信也,乃於御前面試,辭采甚美。高祖歎曰:「此子,吾家之東阿。」既長,器宇寬弘,未嘗見慍喜。方頰豐下,鬚鬢如畫,眄睞則目光燭人。讀書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經目必記;篇章辭賦,操筆立成。博綜儒書,善言玄理。自年十一,便能親庶務,歷試蕃政,所在有稱。■《北齊書.卷一一.文襄六王列傳.河南王康舒孝瑜》初,孝瑜養於神武宮中,與武成同年相愛。將誅楊愔等,...
王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維做了解頭,一舉登第。這個故事未必完全屬實,或者純屬傳構,但從中可知王維少年時代便成為引人注目的名人。王維中狀元,卻是事實,據考證,乃開元九年(721年)狀元,時年21歲。王維開元九年春天中狀元後,即解褐為太樂丞,開始了仕宦生涯。但他隨即因為署中伶人舞黃獅子犯禁,受了牽連而謫為濟州司法參軍。當年秋天便離開京城,赴濟州任。濟州在今山東荏平西南,王維在那裏度過了四年多的光陰。其中開元十三年(725年),詩人裴耀卿任濟州刺史,裴為河東人,與王維是同鄉,待王維不錯,使王維稍得安慰,但裴很快又赴宣州任職,使王維甚感惋惜。在裴耀...
引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言論及文章中援用古書典故、名人格言以及俗語等等,稱為「引用」。是一種訴之於權威或訴之於大眾的修辭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