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春秋時代的魯國。是周朝天子分封的諸侯國之一。轄域包括山東省滋陽縣、江蘇省沛縣及安徽省的泗縣一帶。以曲阜為國都,後為楚國所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地名:(1)西周初年的首都。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陝西西安市西南。(2)周朝北方的地名。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寧夏靈武縣附近。
覆水難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姜太公本名姜尚,周朝時人,富才學且通兵法,但懷才不遇,生活窮困。妻子馬氏見他年紀大又沒有成就,於是棄他而去。有一天,姜尚在渭水旁巧遇出外狩獵的周文王,兩人相談甚歡,文王極為賞識他,要他協助一統天下的大業,那時姜尚已是八十歲的高齡老翁了。後來,姜尚果然幫助文王之子武王滅了商紂,立下大功,得到齊地作為封邑。姜尚顯貴之後,前妻馬氏請求復合,姜尚不肯原諒她,便取一壺水傾倒在地,要馬氏把水收回壺中,並說:「如果當初妳那樣的離開,今日都還能復合,那麼倒在地上的水,就一定能再收回壺裡!」但地上的水根本無法收回,馬氏也只好死了這條心。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覆水難收」,用來比喻離異的夫妻很難再復合,或既定的事實...
風調雨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跟著二人騎馬,到營帳前求見武王。武王覺得很奇怪,就問太公姜尚,太公說:「他們是五方之神,天意要您建立周朝,他們是前來接受派遣的。」武王馬上迎接五神入營,請他們協助驅除紂王,救眾生於水火之中。武王消滅殷商的暴政後,五神完成任務,隨即返回天庭。從此風雨及時,五穀豐收,人民富樂安康,天下太平。「風調雨順」即摘自典源,用來形容豐年安樂,天下太平的景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捲起。宋.蘇軾〈送周朝議守漢州〉詩:「召還當有詔,挽袖謝鄰里。」
路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國富強後,因功受封於商,號為商君。其人用法嚴苛,樹敵眾多,孝公卒,遂被車裂而死。 (2) 秦:周朝國名。嬴姓,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以為附庸。嗣後屢經遷徙,至秦襄公始立國。傳至秦孝公時定都咸陽,國勢日益富強,為戰國七雄之一。迨始皇統一中國,乃代周而有天下。 (3) 諱:避開、顧忌。 (4) 私:偏愛、袒護。 (5) 黥劓:音ㄑ|ㄥˊ |ˋ,古代刑罰名。黥,在犯人面、額等處刺字塗墨。劓,將犯人鼻子割去。 (6) 期年:一周年。期,音ㄐ|。 (7) 兵革:指兵器及甲冑等軍械裝備。〔參考資料〕另可參考:《韓非子.內儲說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聚精會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堯、舜、禹、湯、文、武:指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文王及周武王六個聖主。 (3) 稷:后稷,周朝的先祖,生卒年不詳。相傳姜原因踐天帝跡而懷后稷,因初欲棄之,故取名曰棄。及長,帝堯舉為農師;有功,遂封於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 (4) 契:殷代始祖。高辛氏的兒子,生卒年不詳,堯時為司徒,封於商。音ㄒ|ㄝˋ。 (5) 皋陶:音ㄍㄠ |ㄠˊ,生卒年不詳。相傳為舜之臣,掌刑獄之事。 (6) 伊尹:名摯,生卒年不詳,商初賢相。湯崩,其孫太甲無道,伊尹放諸桐宮,俟其悔過,再迎之復位。 (7) 呂望:指周初賢臣呂尚,字子牙,東海人,生卒年不詳。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
大義滅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曰:「石碏,純臣10>也。惡州吁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注解〕 (1) 衛:國名。周朝時武王封予少弟康叔,故址約在今河北省南部和河南省北部一帶,後為秦所滅。 (2) 右宰醜:名叫醜的右宰官。右宰,官名。 (3) 蒞:光臨、來到。 (4) 州吁:人名。春秋衛國莊公之庶子,生卒年不詳。性驕奢,衛桓公十六年,收聚逃亡在外的衛國人,襲殺桓公而自立。吁,音ㄒㄩ。 (5) 濮:縣名,春秋時衛國之鄄邑,位於山東省之西境。黃河斜貫境內,縣跨黃河兩岸,物產以棉花為大宗。今此縣已廢。 (6) 石碏:人名。春秋衛國之大夫,生卒年不詳。仕衛莊公。碏,音ㄑㄩㄝˋ。 (7) 獳羊肩:人名。春...
坐井觀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人之私言也。 〔注解〕 (1) 老子:李耳,字伯陽,諡曰聃。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說,後世以為道家始祖。孔子嘗往問禮。有《道德經》五千餘言。 (2) 小:輕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名。周朝的屬地,位於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沁陽縣境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