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與虎謀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對立的狀態,左丘明知道他們絕對不會同意讓孔子任司徒一職,於是用一則寓言作比喻,以勸阻定公。他說:「周朝有個人很喜歡皮製的裘衣,也喜歡吃珍奇美味的食物。有一次,他想製作一件價值千金的皮衣,還想舉辦一場備有很多羊肉的盛宴,於是分別去和狐狸和羊商量,希望牠們能提供毛皮和羊肉。他話都還沒說完,所有的狐狸就互相引領逃往深山,所有的羊也彼此呼叫著躲藏進茂密的樹林。結果,這個人花了十年都做不成一件皮衣,花了五年也辦不了一場盛宴。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他找錯了商量的對象。」魯定公聽了這個故事,立即明白如果他去和政治立場與孔子衝突的三桓商量,所得到的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於是便打消了這個念頭,直接任命孔子為司徒。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國名。周朝所分封的諸侯國。姒姓。故城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杞縣。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述動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司馬遷為了繼承其父司馬談編訂史書的遺志,完成撰述《史記》的宏願。司馬氏在周朝時世為史官,春秋時期雖然失去官職,司馬談卻把修撰史書視為自己的神聖職責,一心繼承先人久絕的世業—太史令,重現孔子撰述《春秋 (史書)|春秋》的精神,整理和論述上代歷史。《隋書·經籍志》說:「談乃據《左氏春秋》、《國語 (書)|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接其後事,成一家之言。」可見司馬談有意繼續編訂《春秋》以後的史事。漢武帝元封元年,漢武帝|武帝進行封禪大典,司馬談身為太史令,卻無緣參與當世盛事,引為終...
東道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3) 鄭:周朝諸侯國之一。故址位於今河南省新鄭縣。 (4) 執事:執掌事務的人。 (5) 鄙遠:指秦國若得鄭地以為國,則須越過晉國之地。 (6) 倍:增加。阮元之校勘記言此字當作「陪」。 (7) 舍:通「捨」,放棄、捨棄。 (8) 東道主:東邊道路上寄寓之所的主人。此指鄭國可以作為秦國東方寄寓之所的主人,以招待秦國往來的使者。 (9) 行李:即「行理」,掌管外交之使臣。 (10) 共:音ㄍㄨㄥ,通「供」,供給。
博古通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春秋魯人,生卒年不詳。 (2) 老聃:李耳,生卒年不詳。字伯陽,諡曰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說,後世以為道家始祖。孔子嘗往問禮。著有《道德經》五千餘言。 (3) 往:前往拜訪。
偃武修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賦〉:「蓋以文修武偃,國泰時雍,濬四溟而作塹,廓八極以為墉。」 02.《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周朝,自武王伐紂,即天子位,成康繼之,那都是守成令主。又有周公、召公、畢公、史佚等一班賢臣輔政,真個文修武偃,物阜民安。」 參考詞語︰武偃文修注音︰ㄨˇ |ㄢˇ ㄨㄣˊ ㄒ|ㄡ漢語拼音︰wǔ yǎn wén xiū釋義︰即「偃武修文」。見「偃武修文」條。 01.元.王旭〈春從天上來.斗轉寅方〉詞:「休言太平無象,看武偃文修,歲稔時康。」 02.明.湯顯祖《還魂記.第五一齣》:「正此引奏,前日先生看定狀元試卷,蒙聖旨武偃文修,今其時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名。周朝分封微子之地。約位於今河南省商邱縣南,後為齊所滅。
無能為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周武王封舜後媯滿於陳,都宛丘。其地約在今河南省舊開封以東至安徽省舊毫之間。 (3) 衛國:為周朝時武王封予少弟康叔,故址約在今河北省南部和河南省北部一帶,後滅於秦。 (4) 褊小:指土地狹小。褊,音ㄅ|ㄢˇ。 (5) 耄:音ㄇㄠˋ,年老。
歌功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朝傳至古公亶父時,才正式建國,立國號周。他重修后稷、公劉的大業,積累德行,施行仁義,國人都非常愛戴他。戎狄中的薰育族來侵擾,想要奪取財物,古公亶父不反抗就給他們。隨後又再度侵擾,想要搶奪土地和人口,人民都很憤怒,想奮起抵抗。古公說:「民眾擁立君主,是要讓他為大家謀利益。現在邊疆民族前來侵犯,目的是為了奪取我們的土地和民眾。民眾跟隨我或是他們,並沒有什麼區別,如今民眾因為我的緣故去打仗,要我犧牲別人的父子兄弟,卻做他們的君主,實在不忍心。」於是就帶領部屬離開豳地,到岐山下居住。豳地的人民也都扶老攜幼,全跟著古公來到岐下。鄰國聽說古公的仁義,也有許多人來歸附他。因此古公就變革戎狄的風俗,營造城郭...
吉人天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後跟隨晉文公攻伐鄭國。鄭國大夫石癸說:「我聽說姬姓與姞姓婚配,其子孫將昌盛。姞,就是吉人的意思,周朝先祖后稷的皇后便是姞姓,而公子蘭是姞妃的外甥,也必受上天庇佑而登上皇位,其後代也必將繁衍。我們如果先接納他為國君,可以獲得他的寵信。」所以石癸等人便共同迎接公子蘭回來,立他為君,即鄭穆公,並和晉國和談。 「天相」則見於《左傳.昭公四年》。春秋時,楚靈王遣椒舉為使,想請晉國協助邀集諸侯參加會盟,晉平公想拒絕,司馬侯勸他說:「不要這樣。楚王現在正放肆狂妄,上天或者先順著他,等他作惡多端後再加以懲罰,也或者讓他有善終,結果尚不可知。無論如何,晉、楚兩國必須靠天意所助才能統率天下,而不是靠戰爭。您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