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489.0178 ms
共 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天地間的理法。《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文選.曹植.贈丁翼詩》:「君子通大道,無願為世儒。」
|
過隙白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忽然而已。」其中 「郤(ㄒㄧˋ)」通「隙」,整句話則是感嘆人停留在天地間的時間如此短暫,生命消逝之疾速,就像白駒那樣快速奔馳過狹小縫隙。但另有人以為,莊子話中的「白駒」指的是白色的「駒影」,也就是日影,「白駒過郤」則是指白色的日影移動迅速,從縫隙中一閃而逝。其實無論「白駒」是白色駿馬,或是白色日影,整個詞語的比喻義都是相同的。後來「白駒過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時間過得很快。例如在《三國演義》第一○七回中,蜀漢名將姜維曾說:「人生如白駒過隙,似此遷延歲月,何日恢復中原乎?」姜維跟隨諸葛亮北伐四次,以一統中原為志業,此話中便表達出他的急切,似乎唯恐...
|
正氣歌倂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土牢中有七種惡氣,我的浩然正氣只有一種,用我這股正氣抵抗那七種惡氣,我還怕什麼呢!何況浩然之氣是天地間的正氣啊!於是作正氣歌一首。
|
不共之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共戴天」之典源,提供參考。 ◎1《禮記.曲禮上》父之讎1>,弗與共戴天2>;兄弟之讎3>,不反兵4>;交遊之讎5>,不同國。 〔注解〕
(1) 父之讎:殺父的仇敵。讎,音ㄔㄡˊ,通「仇」,仇敵。
(2) 弗與共戴天:不與之共存於世。戴天,指立於天地間。戴,頂著。
(3) 兄弟之讎:殺害兄弟的仇敵。
(4) 不反兵:不用返家取兵器。反,通「返」。
(5) 交遊之讎:殺害朋友的仇敵。 ◎2《禮記.檀弓上》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
|
天真地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地間靈秀之氣。《西遊記》第一回:「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
|
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戴,頂著。戴天指立於天地間。常表示仇恨之深。《禮記.曲禮上》:「父之讎,弗與共戴天。」
|
樂道安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安貧樂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文子》又稱《通玄真經》,為道家經典。〈上仁〉篇中有一段藉著文子與老子間的問答,以闡述道家所崇尚的自然無為。文子問:「為什麼仁義禮等法則不如道德重要呢?」老子回答道:「行仁義者,不可能將其施為廣布於天下,所以不如修道行德,順應天地間的自然法則,那麼不必有什麼作為,萬事萬物便自然合於仁義了。……真正的聖賢之人,應該順其自然,安於任何處境,即使貧困,也信守天道,不因求取額外的欲望或私利而損害了生機,當然也不會任意索求而違逆正道。」其實道家的中心思想便是自然無為。文子所揭示的即此理念,所以要人安於現況,即使貧困,也能樂於信守正道,不作他想,也就是所謂的「安...
|
隙過白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忽然而已。」其中 「郤(ㄒㄧˋ)」通「隙」,整句話則是感嘆人停留在天地間的時間如此短暫,生命消逝之疾速,就像白駒那樣快速奔馳過狹小縫隙。但另有人以為,莊子話中的「白駒」指的是白色的「駒影」,也就是日影,「白駒過郤」則是指白色的日影移動迅速,從縫隙中一閃而逝。其實無論「白駒」是白色駿馬,或是白色日影,整個詞語的比喻義都是相同的。後來「白駒過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時間過得很快。例如在《三國演義》第一○七回中,蜀漢名將姜維曾說:「人生如白駒過隙,似此遷延歲月,何日恢復中原乎?」姜維跟隨諸葛亮北伐四次,以一統中原為志業,此話中便表達出他的急切,似乎唯恐...
|
魚得忘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得魚忘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筌,是竹編的魚籠,用以捕魚。蹄,是捕兔用的網子,即是兔罝。莊子用筌和蹄比喻為了達成目的而採取的手段,捕捉魚和兔才是獵人真正的目的。如果已經捕捉到魚,那筌就沒有用處,已經捉到兔子,那蹄也失去了作用,這兩者就可以拋棄不用了。同樣的,言論和著作是用以闡明道理的工具,道家認為天地間的至理,並非言語文字所能傳示,所以主張人不可拘泥於語言文字之中,一旦通達道理,就應該捨棄這些外在的形式。後來「得魚忘筌」這句成語被用來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亦用來比喻人在達到目的成功後就忘掉賴以成功的手段或憑藉物,有背義忘恩之意。
|
不同日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共戴天」之典源,提供參考。 ◎1《禮記.曲禮上》父之讎1>,弗與共戴天2>;兄弟之讎3>,不反兵4>;交遊之讎5>,不同國。 〔注解〕
(1) 父之讎:殺父的仇敵。讎,音ㄔㄡˊ,通「仇」,仇敵。
(2) 弗與共戴天:不與之共存於世。戴天,指立於天地間。戴,頂著。
(3) 兄弟之讎:殺害兄弟的仇敵。
(4) 不反兵:不用返家取兵器。反,通「返」。
(5) 交遊之讎:殺害朋友的仇敵。 ◎2《禮記.檀弓上》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