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請君入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三.槐西雜志三》:「彼致人之疾,吾致其疾;彼戕人之命,吾戕其命。所謂請君入甕,天道宜然。」
|
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忠誠、誠信。《漢書.卷一○○.敘傳上》:「觀天罔之紘覆兮,實棐諶而相順。」唐.顏師古.注:「賦言天道惟誠是輔,惟順是助。」
|
滿招損,謙受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滿會招致失敗,謙虛會得到好處。《書經.大禹謨》:「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宋.陳師道〈擬御試武舉策〉:「君子勝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誠服之也,故曰:『滿招損,謙受益。』」也作「謙受益,滿招損」。
|
得心應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怎麼想,手便能怎麼做。語本《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比喻做事很順利。明.汪錂《春蕪記》第六齣:「披長劍風生蒯緱,恣揮霍星昏旄頭,須得心應手。」也作「得手應心」。
|
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居、處。《莊子.天道》:「而愚知處宜,貴踐履位。」漢.劉向《新序.卷四.雜事》:「夫執國之柄,履民之上。」
|
安貧樂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什麼作為,萬事萬物便自然合於仁義了。……真正的聖賢之人,應該順其自然,安於任何處境,即使貧困,也信守天道,不因求取額外的欲望或私利而損害了生機,當然也不會任意索求而違逆正道。」其實道家的中心思想便是自然無為。文子所揭示的即此理念,所以要人安於現況,即使貧困,也能樂於信守正道,不作他想,也就是所謂的「安貧樂道」了。後來「安貧樂道」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能安於貧困的處境,並仍以信守道義為樂。
|
物極必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子》一書作者文子,據傳為春秋時晉國人,大約和孔子同一時代,為老子弟子。《文子.九守》中講述:天地運行的自然法則發展到極限,就會朝相反的另一方轉化,過於自滿則會招致損害,像日月盈虧一樣,是不變的道理。古代聖明的天子待人謙沖和善不敢自滿,像容納百川匯注的谿谷,接受來自各方的批評及建言,功業和德行才能不衰退,這就是天道。另外在《文子.上禮》亦有相同的說法:天地萬物循環的道理發展到了極限,就會朝相反的方向轉化,過分盈滿就會有所損害。後來「物極必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物發展到極點,必然會轉向發展。
|
觸類旁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卦皆含有六畫,故稱為六爻。爻,音|ㄠˊ。
(2) 六龍:指乾卦的六爻。
(3) 御天:駕馭掌控天道的變化。
|
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阻滯、滯礙。《莊子.天道》:「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
|
德行倫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庸之道,無論是我們的情緒發用或行動表現,都應謹守中庸之道,而過猶不及都不可取。儒家談中庸有一套上通天道的道德形上學基礎,與之不同的是,亞里斯多德卻把中庸當作德行的一種主要性質或特徵,即任何道德的德行都必定展現出不偏不倚的中道,否則不成其為德行。對於亞里斯多德來說,行為或情緒表現的中庸是相對由個人來取決的,可是這並不是任意的取決,而是根據所有人共通的理性,而具體可以作為請教的對象,則是具有實踐智慧的有德者。這也意味著道德有其客觀的標準,而此一標準取決於有德行者的理智判斷。亞里斯多德德行論倫理學最大的優點就是它和日常生活密...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