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86.44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傅眾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有好品德,才能發揮作用,使君王受到好的影響。孟子還打了個比方,問戴不勝:「有個楚國大夫,想讓他兒子學說齊國話,是要請齊國人教他?還是請楚國人教他?」戴不勝回答:「當然是齊國人。」孟子說:「一個齊國人教他,旁邊卻有許多楚國人用楚語喧擾他,雖然每天鞭策他學齊語,也是不能成功的。如果把他帶到齊國首都最繁華的地區住上幾年,雖然每天鞭策他學楚語,也是無法學好。」孟子以這個比方說明環境對學習的重要性。後來「一傅眾咻」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學習受到干擾,難有成效。後亦用來比喻寡不勝眾,如《續孽海花》第三九回:「王爺雖則有一定的主見,不過朝夕接近的都是那一班人,挑撥離間,無奇不有,一傅眾咻,孤立者終...
買櫝還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有一天楚王對田鳩說:「墨子之學是當代非常著名的學說,它的內容很好,但文詞卻多不美妙,是什麼原因呢?」田鳩就說了兩個故事,其一是:「有一個楚國人到鄭國賣珍珠,他用木蘭木作了一個裝珍珠的盒子,用香木薰得香香的,盒子外面用翡翠和玫瑰來裝飾。結果鄭國人買了他的盒子,卻將珍珠退還。那楚人可說是擅於賣盒子,卻不擅於賣珍珠了!現在發表言論的人,都用巧妙的言辭;作君王的,只喜歡看這些美妙的言辭,卻忽略了這些言論是有功用的。墨子的學說,是傳授先王的道術,闡述聖人的言論,普遍告知世人。所以並不加以修飾,以免人們只喜愛他美妙的言辭,而忽略了其中的功用。」後來韓非子所謂的楚人賣珠這個故事,...
墨守成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墨翟之守:墨翟的善於守城。墨翟,西元前501∼前416,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薄葬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後世亦稱為墨子。〔參考資料〕 《墨子.公輸》於是見公輸盤1>,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2>為械3>,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4>之,公輸盤之攻械5>盡,子墨子之守圉6>有餘。 〔注解〕 (1) 公輸盤:春秋魯之巧匠。又作公輸般、公輸班;或稱魯班、魯般。 (2) 牒:小木札。 (3) 械:樓櫓;古代供守兵眺望敵人之用。 (4) 距:通「拒」,抗拒。 (5) 械:謂飛梯、橦車、飛石、車弩之具。 (6) 圉:通「禦」。 2、「成規」:《三國志...
蚍蜉撼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不自量力,以卵擊石,夸父逐日,螳臂當車反義:泰山壓卵辨似: 撼,音ㄏㄢˋ,搖動。不可寫作「憾」。 「蚍蜉撼樹」及「螳臂當車」都是用來比喻不自量力。 「蚍蜉撼樹」側重於妄圖動搖;「螳臂當車」則側重於妄圖阻止。 蚍蜉撼樹 螳臂當車 辨似例句 ○ ㄨ 儒家學說自有長處,不是他~所能動搖的。 ㄨ ○ 任何人企圖阻礙改革的腳步,都將只是~,毫無作用。
居心叵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難預料。」尹愔的父母過世後,他因為過分哀痛而不願為官,後來被推薦到國子監講學,每講論儒、佛、道三教的學說,都是聽者前所未聞的。可惜他四十歲就死了。 「叵測」一語,即見於王道珪所說的「尹子叵測也」。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居心叵測」,轉而帶有貶義,用來比喻心存險詐,難以預測。
故步自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步自封」係由「故步」及「自封」二語組合而成。 「故步」見於《漢書.卷一○○.敘傳上》。內容是在敘述東漢文學家班彪小時跟著堂哥班嗣求學。班嗣家中藏書很多,許多人都來他家借書。班嗣雖然也修習儒學,但較喜歡老莊的學說,認為老莊學說崇尚自然澹泊,不追逐世俗看重的一切,和儒家講求的忠孝仁義不同。所以當有人向他借老莊的書來看時,他便勸這位朋友打消這個念頭。既然已經學習儒家思想了,就不要再讀老莊,免得像《莊子》裡的燕國人一樣,要學趙國人優雅的步姿,結果非但沒學成,連自己原本走路的方式都忘了,只好爬著回國。這裡的典源用了「故步」。 「自封」見於晉.庾闡〈斷酒戒〉。作者在文中闡述戒酒的原因,認為酒癮一上來就...
方興未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興未艾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梁啟超<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二大家之學說>:而學術則如旭日升天,方興未艾 2.語譯蓬勃興起的樣子 3.故事內容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如火如荼,雨後春筍 相反詞江河日下,日趨式微 5.例句從前農村的景象,在方興未艾的工業化之後,已不復存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服膺、信仰某一宗教或學說的人。如:「信徒」、「教徒」、「基督徒」、「佛教徒」。
左右逢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右逢源」原作「左右逢原」。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重要思想家,在政治觀上繼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孟子》一書為弟子輯其所述而成,其中可見他對孔子理念的傳承,並可得見他完整的思想體系。其中〈離婁〉一篇多論仁政及盡倫希聖之事,典源所從出的這段文字,講述的是為學應有的態度。孟子以為要追求精到深入的學問,必須用心去體會。若能自得於心,則所學才能深固,應用起知識才能隨心所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後來「左右逢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學道有得,即可得心應手,取用不竭。後則泛用於比喻辦事得心應手或處事圓融。
螳臂當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以卵擊石,自不量力,夸父逐日,蚍蜉撼樹反義:泰山壓卵,量力而行辨似: 「螳臂當車」及「蚍蜉撼樹」都是用來比喻不自量力。 「螳臂當車」側重於妄圖阻止;「蚍蜉撼樹」則側重於妄圖動搖。 螳臂當車 蚍蜉撼樹 辨似例句 ○ ㄨ 任何人企圖阻礙改革的腳步,都將只是~,毫無作用。 ㄨ ○ 儒家學說自有長處,不是他~所能動搖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