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4.19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罪不容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他提倡儒家學說,重仁義、輕功利,所以曾說:「孔子的弟子冉求曾為季康的家臣,但他非但沒有使季康的德行更好,反而幫著他加重人民的賦稅,氣得孔子跟其他弟子說:『冉求不是我的學生,你們可以敲鼓宣佈他的罪狀,對他加以指責。』由此看來,在上位者不行仁道,下屬還替他求富,是孔子所不恥的。更何況是替他打仗,為爭奪土地、城池,到處殺人,這樣即使是一死都不能抵免罪過。」後來「罪不容誅」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罪大惡極。
批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是非的判斷。哲學上有二義:一為對一種學說基本假設正確與否的判斷。二為對我們認識能力所能達到界限的判斷。
因陋就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學者偏重微言大義,被朝廷視為標準,由博士學官講授;古文經學者則偏重於名物訓詁,流傳於民間。因此兩派學說時見互相攻詰對立。劉歆是西漢末年的古文經學者,為劉向之子,他繼承父志,整理群書,編成《七略》,是我國目錄學的鼻祖。當時劉歆為了支持設立古文經的學官,撰〈移書讓太常博士〉,責備太常博士,認為他們不重視古文經的價值,只在今文經的斷簡殘篇中,做分析文句的瑣碎工作,態度馬虎,不求完備,這樣即使窮盡一生也無法對經書完全通曉。後來劉歆文中的「因陋就寡」演變為「因陋就簡」這句成語,比喻遷就簡陋的現有條件去做事。
本我自我超自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uper-ego) 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則支配,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份。在佛洛伊德的學說中,超我是父親形象與文化規範的符號內化,由於對客體的衝突,超我傾 向於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對立場,而對「自我」帶有侵略性。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運作,維持個體的道德感、迴避禁忌。 超我的形成發生在戀母情結的崩解時期,是一種對父親形象的內化認同,由於小男孩無法成功地維持母親成為其愛戀的客體,對父親可能對其的閹割報復或懲罰產生 去勢焦慮(castration anxiety),進而轉為認同父親。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態度。科學哲學|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爾|卡爾·波普形構出一套分辨科學與非科學的方法。他認為一切合理的學說|科學理論,均具備能夠證明其存偽(falsifiable)的可能。若一理論無法存偽,便不能稱之為具備科學|科學性。波普指出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永遠可被「證實」,因無任何行為得以證明其存偽。雖然科學家普遍接受波普辨明科學與非科學的方法,然而在科學哲學與一般哲學領域內,仍有爭議。學院派心理學通常僅區分出「理論」與「假設」,前者過於抽像無法證明其存偽,後者雖源自理論,卻可能經研究予以驗證。行為主義、演化心理學(evoluti...
知行合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朝王守仁所倡的學說。指知與行是一事而非兩截,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悌,知而不行,仍是未知。
啞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狀聲詞。(1) 形容小兒學說話的聲音。[例]啞啞學語 (2) 形容鳥鳴聲。[例]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唐.白居易〈慈烏夜啼〉詩)
知難行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父重要學說之一。旨在破除「知之非艱,行之維艱」的舊說,從而袪除坐而言不能起而行之苟且偷惰的積習,勉勵國人篤實力行,奮鬥不懈。認為除了努力求知外,更應從力行中求真知,如此才能解決知難的問題。也稱為「行易知難」。
顛撲不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牢不可破,堅不可摧反義:不攻自破,漏洞百出辨似: 「顛撲不破」及「牢不可破」都有無法動搖、摧毀的意思。 「顛撲不破」側重於真確,故多用在學說、理論等;「牢不可破」側重於堅固,用於一般事物或意志、態度。 顛撲不破 牢不可破 辨似例句 ○ ㄨ 達爾文的進化論至今仍舊~。 ㄨ ○ 那座城堡以~的嚴密防禦系統聞名於世。
按兵不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荀子,名況,戰國時趙人。學說本於孔子,主張禮治而倡性惡之說。在〈王制〉篇中,主要闡述成就聖王的制度、管理天下的方法,以及導致國家興亡的緣由,以供君王作為借鏡。典源節錄的這一段,荀子主張:國家富足強盛時,要採取中立的態度,不要為了合縱連橫這類的外交事宜而有所偏私,並停止軍事行動,在一旁等候觀看那些殘暴不仁的國家彼此爭鬥即可。後來「按兵不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暫時不採取行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