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多歧亡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楊子:楊朱,生卒年不詳。字子居。戰國時衛人。其書不傳,僅散見於《列子》、《孟子》諸書中而已。其學說主張「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與墨子的兼愛思想相反。 (2) 亡:音ㄨㄤˊ,失去。 (3) 黨:鄉黨,指鄉里之人。 (4) 豎:家中未成年的僮僕。 (5) 反:同「返」,回來。 (6) 之:往。
孟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為戰國時代著名的儒家大師,他與荀子分執性的善惡兩論,繼承並發揚孔子的學說。孟子名軻,山東人,是子思的弟子,曾做過齊卿。孟子提倡仁政,主張民貴君輕,有鮮明的民本思想。而其思想言行都收在《孟子》一書中,辭章由以氣勝,曾自言:「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影響後代氣與文學的關係。孟子語言的犀利,智思的精妙,使其文章與人一種氣勢縱橫的美感,於歷代的哲理散文中熠熠生光。
伽利略(Galileo)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惠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駕於“嘗佩五國相印,為約長”的公孫衍之上。 事蹟 在學術上,惠施是一位博學多才的著名思想家。他的學說在當時影響很大。惠施的著作已失傳,現在只能看到《莊子•天下》所載惠施“歷物之意”的十個結論性命題,即所謂“歷物十事。”他的十個命題,沒有相當深厚的自然科學基礎是不可能提出來的。惠施的著作沒有能夠流傳下來,因此他的哲學思想只有通過其他人的轉述而為後人所知。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朋友莊子的著作中的提到的他的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有他的「歷物十事」。他主張廣泛地分析世界上的事物來從中總結出世界的規律,將事物相對面誇大,否定事物本身的...
揚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歆等為同僚。前10年揚雄作《長楊賦》,繼續對成帝鋪張奢侈提出批評。提出以「玄」作為宇宙萬物根源之學說。有人笑他,於是他寫了一篇《解嘲》。為了寬慰自己,又寫了一篇《逐貧賦》。王莽當政,拉攏揚雄,任他為中散大夫。他寫過《劇秦美新》美化王莽,但此文是主動投靠還是避禍之作,還有爭論。後在天祿閣校書,寫作,進行語言學研究。曾著《方言》,敘述西漢時代各地方言,為研究古代語言的重要資料。但是因弟子劉棻牽連,有人前來捉拿揚雄,揚雄恐懼而跳樓,未死,後得免,京師諺曰:「惟寂寞,自投閣。」後召為大夫,默默無聞而終。 學術思想1.他提出以...
還珠買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買櫝還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有一天楚王對田鳩說:「墨子之學是當代非常著名的學說,它的內容很好,但文詞卻多不美妙,是什麼原因呢?」田鳩就說了兩個故事,其一是:「有一個楚國人到鄭國賣珍珠,他用木蘭木作了一個裝珍珠的盒子,用香木薰得香香的,盒子外面用翡翠和玫瑰來裝飾。結果鄭國人買了他的盒子,卻將珍珠退還。那楚人可說是擅於賣盒子,卻不擅於賣珍珠了!現在發表言論的人,都用巧妙的言辭;作君王的,只喜歡看這些美妙的言辭,卻忽略了這些言論是有功用的。墨子的學說,是傳授先王的道術,闡述聖人的言論,普遍告知世人。所以並不加以修飾,以免人們只喜愛他美妙的言辭,而忽略了其中...
集大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彙集各方面主張而成一完全的學說。語出《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
細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細胞1.1 細胞的基本構造1.2 發現與由來1.3 細胞學說1.4 *引用相關文獻* 細胞細胞是生物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它是除了病毒之外所有具有完整生命力的生物的最小單位,細胞可分為截然不同的兩大類: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註1> 細胞的基本構造細胞的基本構造可分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三部份:(1)細胞膜:位於細胞表面,由磷脂質和蛋白質構成,能控制細胞內外物質的進出。(2)細胞核:通常只有一個,細胞核的外圍有核膜,核內所含的染色質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細胞核是細胞的生命中樞,若將細胞核去除,則...
以卵投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卵投石」的意思是拿雞蛋去碰石頭。典源出自《墨子.貴義》。《墨子》的作者墨翟,是戰國時魯國人,他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是墨家思想的代表。根據記載,有一次墨子要到北方的齊國去,在路上遇到一個算命的人,他對墨子說:「今天天帝在北方殺黑龍,而你的臉色黑,不適合往北走。」但墨子不聽還是繼續往北,但事情沒有順利辦好就回來了。那算命先生就說:「我不是說你不適合往北嗎?」於是雙方爭論起來。墨子認為算命的說法都是謬論,自己堅持的才是真理,就告訴算命的說:「你拿那些謬論來反駁我的真理,就好像是拿雞蛋去碰石頭,一點勝算也沒有。就算你把天下所有的雞蛋都丟過來,我這堅石還...
落葉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葉知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淮南子》是漢淮南王劉安集門下食客所編寫的一本書,內容多為道家思想,並雜揉先秦各家的學說,世為雜家之代表。其中〈說山〉一篇裡,有一段說明事物可由近觀遠、以小看大的道理,例如只要嚐一口鍋裡的肉,就可以知道整鍋的味道如何;懸掛羽毛和木炭,就可以看出空氣中濕度高低變化;看見一片葉子落下,可以推知秋天已經來臨,一年快到了盡頭;看到瓶裡的水結冰,就知道天氣有多麼寒冷。後來「一葉知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由細微的徵兆,可推知事物的演變和趨勢。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