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202 ms
共 31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識廬山真面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法認識廬山的全貌。語出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後常用此語來比喻人因陷於事物環境中,以致只見局部,不能知道事物的全面。如:「在這紫禁城中,東逛西逛,也只能欣賞一隅,真有不識廬山真面目之憾啊!」也可引喻對刻意遮掩的事物難窺究竟。如:「到底誰是天字第一號?不識廬山真面目。」
|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明知有危險,卻還是冒險而行。比喻不畏艱險。如:「他明知此行凶多吉少,卻偏偏要去,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河的面貌隨年月而有變化,而人的稟賦性格卻根深蒂固。比喻人的本性極難改變。也作「江山好改.秉性難移」、「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山河易改,本性難移」。
|
山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中的霧氣。唐.顧非熊〈陳情上鄭主司〉詩:「茅屋山嵐入,柴門海浪連。」《西遊記》第二七回:「我肚饑怎行?況此地山嵐瘴氣,怎麼得上雷音?」
|
翻山越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翻越過許多山嶺。形容長途跋涉、旅途辛苦。如:「他們母子翻山越嶺,長途跋涉,終於到達這座廟了。」
|
逼上梁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滸傳》中眾多好漢因受到官府逼迫,上梁山造反。後比喻被迫走上絕路,而做出自己不想做或不應做的事。如:「做人不要太絕,以免把他逼上梁山,做出觸犯法紀的事!」
|
調虎離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誘老虎離開有利於他的山頭形勢。比喻用計誘使對方離開他的據點,以便趁機行事,達成目的。《西遊記》第五三回:「先頭來,我被鉤了兩下,未得水去。纔然來,我是個調虎離山計,哄你出來爭戰,卻著我師弟取水去了。」《九命奇冤》第三六回:「至於爵興,喜來二個,當時是用調虎離山之計,暫時把他調開。」
|
人山人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許許多多的人聚集在一起。《水滸傳》第五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有戲舞,或有吹彈,或有歌唱,賺得那人山人海價看。」《初刻拍案驚奇》卷六:「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生辰,街上迎會,看的人,人山人海。」
|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學無止境,必須勤奮、吃苦,才能有好成績。如:「臨別時,老師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鼓勵我們努力進取。」
|
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別座山上的石頭,可以取來製作治玉的磨石。語出《詩經.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指別國的賢才可以用來治理本國。後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如:「它山之石,可以為錯。韓國能把漢江整治成功,他們的經驗,正可以讓我們在整治淡水河上作參考。」也作「他山攻錯」、「他山之攻」、「他山之石」、「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