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關古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賈師古,生卒年不詳,河南開封人。紹興(西元1131—1162年)畫院祗候。善畫道釋、人物,師李公麟,其白描人物,得閒逸自在之狀。本幅為「名繪集珍」冊第二開。路上兩僧負經擔行來,其上奇突出。古寺飄幡,三松覆蔭。山路盡處則見城關一隅,後隱遠山。按宋高宗喜李唐畫,影響及於畫院風格,因此幅中之石皴染,在筆墨間自有李唐之意。而人物雖為極減之筆,卻是筆簡意賅,甚得其神。
叢樹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巨然(西元10世紀後半葉),南唐鍾陵人,開元寺的和尚。南唐被宋滅亡(西元975年)後,巨然隨李後主降宋,而遷至汴梁。擅畫山水,畫法學自董源。繼承其師之披麻皴(如麻布纖維散開來一般的筆觸表現)而自創山巒陰鬱層疊情景之畫格,被稱贊為造化之神。 此幅畫山徑曲折縈迴,穿過樹林深入山中。除林麓間、峰巒上有俗稱「卵石」或「礬頭」之群石之外,山石多以披麻皴法細膩描繪,筆筆沉著而帶潤澤之意。山間由下到上配以蒼鬱的樹林,巧妙地表現出深山沈潛的景觀。如董其昌「巨然真跡神品」題識所示,堪稱巨然畫中絕佳珍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險峻。南朝梁.沈約〈江南曲〉:「但令舟楫渡,寧計路嶄嵌。」唐.盧照鄰〈五悲文.悲昔遊〉:「因嵌以為室,就芬芳以列筵。」
山林深邃的樣子。如:「嵌巉」、「嵌」。
囫圇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囫圇吞棗」之「囫圇」,典源作「渾崙」。「渾崙」同「囫圇」。囫圇,整個。「囫圇吞棗」指吃棗子時不加咀嚼,把整個都吞下去。#語本《佛果圜悟禪師碧錄.卷三.趙州大蘿蔔頭》。後用「囫圇吞棗」比喻理解事物籠統含糊,或為學不求甚解。 △「生吞活剝」
披星戴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披星戴月」之「戴」,典源作「帶」。形容早出晚歸、連夜趕路或工作備極勞累。語本唐.呂〈七言〉詩其四四。
守株待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佛果圜悟禪師碧錄》卷二:「直須向這裡恁麼會去,更莫守株待兎(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稀疏的。南朝梁.何遜〈入塞示南府同僚詩〉:「薄雲際出,初月波中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覆蓋。《文選.江淹.雜體詩.謝僕射》:「時菊耀阿,雲霞冠秋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兼有介詞加代詞的功能,相當於「於此」。《左傳.隱公元年》:「制,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荀子.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曲高和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元.耶律楚材〈評唱天童拈古請益後錄序〉:「雪竇拈頌佛果評唱之擊節,《碧錄》在焉;佛果頌古圓通善國師評唱之覺,《海軒錄》在焉。是臨濟、雲門互相發揚矣!獨洞下宗風未聞舉唱,豈曲高和寡耶?抑亦待其人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