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1.92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招搖過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後來為了推行他的政治理念,帶著弟子周遊列國,首先到達衛國。在衛國住了一個多月後,有一天衛靈公約孔子一同外出,衛靈公偕同南子夫人和宦官雍渠同坐一輛車,而讓孔子乘坐副車跟隨在後,經過街道時,大事張揚引起人民的注意。於是孔子就很感慨地說:「我沒見過喜好美德就像喜歡美人那樣的人。」覺得衛靈公這樣對待他是一種恥辱,就離開了衛國。後來「招搖過市」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故意在人多的地方炫耀自己,以引人注意。
志在必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定決心取得勝利或完成理想。如:「為了洗刷去年落敗的恥辱,他今年參賽志在必得。」
榮辱與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共同分享榮耀,承擔恥辱。如:「國民與國家是榮辱與共,不可能國家受辱而個人可以置身事外。」
喪權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喪失主權,使國家蒙受恥辱。如:「有為青年感於清廷腐敗無能、喪權辱國,遂矢志革命。」
奇恥大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大的恥辱。如:「滿清時期和各國訂定的不平等條約,對中華兒女來說,是歷史上的奇恥大辱。」
席不暇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百里奚轉鬻,管仲束縛,孔子2>無黔突3>,墨子4>無煖席5>。是以聖人6>不高山,不廣河7>,蒙恥辱以干8>世主,非以貪祿慕位,欲事起天下利而除萬民之害。蓋聞傳書曰:神農憔悴,堯瘦臞,舜黴黑,禹胼胝。由此觀之,則聖人之憂勞百姓甚矣!故自天子以下至於庶人,四胑不動,思慮不用,事治求澹者,未之聞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班固〈答賓戲〉。 (2)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
玷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汙辱、受恥辱。南朝梁.沈約〈奏彈王源〉:「玷辱流輩,莫斯為甚。」明.楊珽《龍膏記》第一四齣:「爹爹道我偷將金盒,送與外人,玷辱閨門,不容再見。」
臥薪嚐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注解 臥薪:睡在柴草上。嘗膽:品嘗苦膽。=二.=釋義 春秋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決心要報仇,他為了不忘記失敗的恥辱,特地睡在柴草上,並且常常嘗苦膽,以此來激勵自己的鬥志,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後打敗了吳國。比喻發憤圖強,報仇雪恨。=三.=語源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返回)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座位),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四.=例子 中國人受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一百多年,我們一定要臥薪嘗膽,成為世界強國。=五.=近義 發憤圖強 | 報仇雪恥=六.=反義 樂不思蜀
孔席不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百里奚轉鬻,管仲束縛,孔子2>無黔突3>,墨子4>無煖席5>。是以聖人6>不高山,不廣河7>,蒙恥辱以干8>世主,非以貪祿慕位,欲事起天下利而除萬民之害。蓋聞傳書曰:神農憔悴,堯瘦臞,舜黴黑,禹胼胝。由此觀之,則聖人之憂勞百姓甚矣!故自天子以下至於庶人,四胑不動,思慮不用,事治求澹者,未之聞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班固〈答賓戲〉。 (2)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
犯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違犯法律。《史記.卷三○.平準書》:「故人人自愛而重犯法,先行義而後絀恥辱焉。」《儒林外史》第五一回:「中書自去年進京,今年回到南京,並無犯法的事。」也作「犯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