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1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忍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忍受恥辱。《後漢書.卷五三.周黃徐姜申屠列傳.申屠蟠》:「玉之節義,足以感無恥之孫,激忍辱之子。」《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石郎造晉起兵端,忍辱甘心父契丹。」
報仇雪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報復冤仇,洗刷恥辱。《醒世恆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報仇》:「官人果然真心肯替奴家報仇雪恥,情願相從。」也作「復仇雪恥」。
含垢忍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忍受恥辱。唐.陳子昂〈謝衣表〉:「未雪國恥,所以含垢忍辱,圖死闕庭。」也作「含垢忍恥」。
欲逸惡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道理相通。文中認為:人有四種欲望,四種厭惡:希望長壽而憎惡夭折;希望平安而憎惡危險;想要榮華而憎惡恥辱;貪圖安逸而憎惡勞動。如果能讓四種欲望實現,四種厭惡消失,那麼生活必然能稱心如意,也就能長壽了。後來「好逸惡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貪圖安逸而不願勞動。出現「好逸惡勞」的書證如《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列傳下.郭玉》:「其為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彊,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
雄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遠大的志向、抱負。《文選.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示之以禍難,激之以恥辱,大丈夫雄心能無憤發?」晉.傅玄〈苦相篇〉:「雄心志四海,萬里望風塵。」
不暇暖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百里奚轉鬻,管仲束縛,孔子2>無黔突3>,墨子4>無煖席5>。是以聖人6>不高山,不廣河7>,蒙恥辱以干8>世主,非以貪祿慕位,欲事起天下利而除萬民之害。蓋聞傳書曰:神農憔悴,堯瘦臞,舜黴黑,禹胼胝。由此觀之,則聖人之憂勞百姓甚矣!故自天子以下至於庶人,四胑不動,思慮不用,事治求澹者,未之聞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班固〈答賓戲〉。 (2)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
包羞忍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容忍羞愧、恥辱。唐.杜牧〈題烏江亭〉詩:「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明.汪廷訥《獅吼記》第一○齣:「在家中做小伏低,好似啞子喫了黃連在心裡苦。到人前包羞忍恥。」
洗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洗除冤屈、恥辱。《老殘遊記》第一九回:「沒到十天,撫臺又派了個白大人來。──真是青天大人!一個時辰就把我家的冤枉全洗刷淨了。」《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我們六個人,現在團聚在一起,總要學些學問,做兩樁驚人的事業,才能洗刷那回的羞辱!」
榮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榮與恥辱。《易經.繫辭上》:「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三國演義》第六八回:「卿乃孤之功臣,孤當與卿共榮辱、同休戚也。」
主憂臣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王有憂患,臣子無法分憂解勞,是臣子的過失恥辱。常作為臣子向君王表示忠誠的話。《三國演義》第三三回:「丞相差矣,某聞主貴臣榮,主憂臣辱,某久事袁氏,豈可背之!」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一折:「因此聖人懷憂,無可奈何。便好道主憂臣辱,主辱臣死。若不與主上分憂,豈為臣子之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