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杞人憂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 彼:指「憂天地崩墜」者。 (4) 曉:開導。 (5) 若:汝,你。 (6) 行止:舉動、態度。 (7) 奈何:如何,為什麼。 (8) 果:果然,真的。 (9) 星宿:天空的列星。宿,音ㄒ|ㄡˋ。 (10) 只使:即使。 (11) 中:音ㄓㄨㄥˋ,擊中。 (12) 四虛:四方、天地。 (13) 躇步跐蹈:踏步踐踏。躇,音ㄔㄨˊ。跐,音ㄘˇ。 (14) 舍然:釋然。
反求諸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它告訴我們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應該先加檢討,反躬自問,找出自已的缺點和錯誤,並努力加以改正,唯有持這樣態度的人,才能得到最後的成功與勝利。 解釋 自已檢討反省一下,自已的缺點和弊病。 詞意 相似詞:反躬自問.反躬自省相反詞:怨天恨地.怨天尤人 例句 對這項工作的失敗,他不責怪屬下,「反求諸己」,認為是自己疏失.
頤指氣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以高傲的態度指使屬下。唐.元稹〈追封李遜等母制〉:「今遜等有地千里,有祿萬鍾,頤指氣使,無不隨順。」明.朱鼎《玉鏡臺記》第二八齣:「公卿頤指氣使,果然鼠憑社貴,真個狐藉虎威,好氣勢也呵!」
鞠躬盡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鞠躬盡瘁」係由「鞠躬」及「盡瘁」二語組合而成。 「鞠躬」見於《論語.鄉黨》,文中敘述孔子在進入君門的時候,態度很恭謹,彷彿國君的門容不下他的樣子。他不站在門的中央,走路時不踏上門檻。 「盡瘁」則見於《詩經.小雅.北山》,詩歌內容是行役者對國君分配勞役不均所發出的感嘆。文中說到有些人安逸地在家休息,有些人卻因為盡力於國事乃至於生病;有些人每天過著高枕無憂的日子,但有些人卻必須日夜不停地奔走四方。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鞠躬盡瘁」,用來表達恭謹戒慎,不辭勞病地貢獻心力。在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中,諸葛亮在考察了當時的局勢環境後,認為以他的能力,以及許多未能預料的演變,都不足以能夠抵抗強敵。儘管...
不求甚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讀書著重理解義理,而不過度鑽研字句上的解釋。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後多指學習或工作的態度不認真,只求略懂皮毛而不深入理解。《官場現形記》第五四回:「這人小的時候,諸事顢顢頇頇,不求甚解。」
耳濡目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久了,後邊生出來的兒孫,一來也是秉賦了那澆漓的薄氣,二來又離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習就了那輕薄的態度。」
不卑不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處事待人態度得體,不傲慢、不卑屈,恰到好處。也作「不亢不卑」、「不抗不卑」。
色厲內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外強中乾,虛有其表反義:外柔內剛,外圓內方辨似: 「色厲內荏」及「外強中乾」都有外表強韌、內裡空虛、表裡不一的意思。 「色厲內荏」專用於形容人的態度;「外強中乾」適用範圍較廣,可用於形容各種事物。 色厲內荏 外強中乾 辨似例句 ○ ○ 對方果然如你所料,~,我們一堅持,他們就讓步了。 ○ ㄨ 我最瞧不起那種作威作福、~的小人。
明哲保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達事理、洞見時勢的人,不參與會帶給自己危險的事。語本《詩經.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後亦指為了個人得失而喪失原則的庸俗處世態度。明.梁辰魚《浣紗記》第一二齣:「但大仇既報,吾願已畢。今欲飄然去國,明哲保身,省得落于奸臣之手。」
放蕩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放浪形骸,放縱不拘,放浪形骸,放縱不拘反義:規行矩步,循規蹈矩,謹小慎微辨似: 形音辨誤同「放蕩不羈」及「放浪形骸」都有行為放縱,為所欲為的意思。異「放蕩不羈」側重在不受約束,可用以形容一個人的表現或性格;「放浪形骸」側重在不拘外在形貌,用以形容一個人的表現,不可形容性格。例句對於放蕩不羈的藝術家,一般人常用寬容態度接受他們。他生性放蕩不羈,所以不太注意生活細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