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06.53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以敷衍、隨便的態度來消磨時日。[例]鬼混、混日子
不忮不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忮,嫉妒。不忮不求指不嫉妒,不貪得。語出《詩經.邶風.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後來多用來形容淡泊無求,不做非分之事的處世態度。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達之用心。」
憤世嫉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這個部分讓他覺得一般人很少能夠不與禽獸異物相同,而將人類應有的性情發揮到極致的。韓愈對人生所抱持的態度是屬於入世的,因為遵行儒家思想,對於社會應當貢獻己力,而非佛老那種出世、無為的消極生活態度。後來「憤世嫉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對痛恨腐敗的社會現狀及庸俗世態的痛恨。
水到渠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意思,應該有「結果自然來」或「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意思,所以才會說眼前先擔心也沒用,是種豁然的生活態度。他在〈與章子厚參政書〉中說:「然俗所謂水到渠成,至時亦必自有處置,安能預為之愁煎乎?」用的也是這個意思。這句成語的意思也可以用來比喻事情條件完備則自然成功,不須強求,是今天比較常見的用法。
一絲不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絲不苟」的「苟」有輕率、隨便的意思。所以「一絲不苟」是在形容一個人做事認真,一點也不馬虎的意思。有許多和「不苟」組合而成的詞語,如:「不苟言笑」、「不苟言談」、「方正不苟」、「臨財不苟」等等,都在指對事不輕忽、不隨便。推究「不苟」一詞,早就出現在《周禮.地官.大司徒》,是指對人民的十二種教化方法之一。古聖先王認為如果可以讓人民在祭祀時能夠養成恭敬的態度,對往者尊崇敬謹,則在面對在生的親人時,一定「不苟」,意思即是不會輕率隨便。為了強調語義,可在不苟前加上「一絲」,也就是「一點點都不馬虎」的意思。「一絲不苟」這句成語,當就是從這裡演變而來,用來形容做事認真,一點也不馬虎。
前倨後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前傲慢無禮,後又謙卑恭敬。比喻待人勢利,態度轉變迅速。參見「前倨後卑」條。《西遊記》第五一回:「不是甚前倨後恭,老孫於今是沒棒弄了!」
侃侃而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論語.鄉黨》中,門人記載了孔子問政的情形,描述孔子在朝中與下大夫談話,顯得從容不迫;而和上大夫談話,則表現得和悅直言的樣子;若是國君在場,就保持恭敬而安和的態度。說明了孔子在朝廷上,能視彼此地位的尊卑,而表現出合適的言行舉止。後來原文中的「侃侃如也」演變成「侃侃而談」這句成語,用來形容說話從容不迫的樣子。
予取予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由我這裡取用求索。後引申為任意取求,需索無度。語出《左傳.僖公七年》。[例]他予取予求,吃定對方的態度,引起大家的反感。
戰戰兢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詞、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詩 小雅 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2.語譯 心情緊張,很惶恐的樣子。 形容一個人臨事心中戒慎,態度惶恐。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詞、相反詞 相似詞 兢兢業業、小心翼翼、如履春冰 相反詞 得過且過、虛應故事、魯莽滅裂 5.例句 哀兵必勝,驕兵必敗,豈可不懷戰戰兢兢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表情、態度。如:「傻勁」、「親熱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