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5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打退堂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退堂鼓」原作「打散堂鼓」。古代官衙公堂上都有設鼓,擊鼓以聚散群眾,或申報緊急公務,稱為「堂鼓」,而當官吏審理案件完畢後,也擊鼓以示退下休息,這時所敲的為「散堂鼓」。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張驢兒、蔡婆婆,都取保狀,著隨衙聽候。左右打散堂鼓,將馬來,回私宅去也。」即是官員結束審案,命令手下打鼓,表示退堂。「散堂鼓」即「退堂鼓」。後來「打退堂鼓」引申為中途退縮放棄之意。「打退堂鼓」較早書證如《官場現形記》第五七回:「如今聽說要拿他們當作出頭的人,早已一大半都打了退堂鼓了。」
通權達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祇是如今人心不古,你若帶在身上,大家必譁以為怪,只好通權達變,放在手下備用罷。」
言過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過其實 1.出處三國志.蜀書.馬良傳:「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2.故事三國時,蜀國參軍馬謖,與哥哥馬良,都在劉備手下做官。馬謖才氣過人,愛好談論軍計,在諸葛亮的器重。但主公劉備總覺得馬謖好高談闊論,說話不踏實,臨死前他告誡諸葛亮說︰「馬謖這個人言論誇張超過了實際才能,千萬不能重用。」諸葛亮對劉備的告誡不以為然。西元228年,諸葛亮進攻魏國,馬謖被任命為先鋒,駐守要塞街亭。由於馬謖獨斷專行,將軍隊駐紮在不利的地形,結果被魏軍團團圍住,蜀軍慘敗,丟失了要塞——街亭,伐魏一役宣告失敗。按照軍法,馬謖被判死刑,當時年齡只...
老謀深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退下。郤叔虎出來後遇到士蒍(ㄨㄟˇ),對他說:「大王睡不好一定是為了討伐翟柤的事,其實翟柤營私好利,手下的人都極盡諂媚之能事,以致於忠臣無法出頭,人民也不支持他,這樣的國家要攻下來並不難,大王大可出兵攻打,一定會成功的。這些話我沒說,但你一定會告訴大王吧!」士蒍就將郤叔虎的話稟告獻公,獻公聽了很高興,就出兵攻打翟柤。郤叔虎原本是行政官,現在卻要帶兵打這場仗,他的手下勸說:「丟下原有的職務去打仗,這不是您該做的吧!」郤叔虎回答說:「既無老謀,而又無壯事,何以事君?」意思是我既無精密的謀略,也無了不起的功勛,拿什麼貢獻給君王呢?於是身先士卒,奮勇向戰,終於打敗了翟柤。「老謀」須經「深算」所以,後來...
言聽計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深被信任。《三國演義》第八○回:「臣自出茅廬,得遇大王,相隨至今,言聽計從。」《官場現形記》第一一回:「他在劉中丞手下當差,卻也非止一日,一向是言聽計從,院上這些老爺們,沒有一個蓋過他的,真正是天字第一號的紅人。」也作「言聽計行」。
銳不可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銳不可當」原作「鋒不可當」,可能是出自於《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秦末,劉邦手下大將韓信首先擊滅魏王豹,平定魏地,又活捉代國相國夏說,乘勝領兵越過太行山,對趙國發動攻擊。趙王與主帥陳餘聞訊,立即於井陘口集結大軍防守。井陘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其西是一條幾十公里的狹窄驛道,不利於龐大部隊的行動。趙軍只要能事先守住陘口,便可居高臨下,以逸待勞,處於優勢;反觀韓信千里行軍,軍隊體力疲乏,居於劣勢。趙軍有一名謀士李左軍向陳餘分析情勢,認為韓信在短時間屢建奇功,乘勝進攻趙國,士氣旺盛,鋒銳難以抵擋,趙軍應先避開漢軍的鋒芒,不宜正面交戰。而漢軍千里行軍,糧草輸送若是有所遲延,將是其最大的弱點。由於...
聲色俱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崇看。石崇用鐵如意敲它,隨手就打碎了。王愷非常惋惜,聲音臉色都非常嚴厲。石崇說:「不值得遺憾。」就叫手下把自己的珊瑚拿來,高達三尺、四尺,光彩奪目,總共有六十多枚。王愷看了神情顯得迷惘,一付若有所失的樣子。後來「聲色俱厲」演變為成語,被用來指說話時的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
蝦兵蟹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神話傳說中海龍王手下的兵將。《西遊記》第三回:「東海龍王敖廣即忙起身,與龍子、龍孫、蝦兵蟹將出宮迎道:『上仙請進!請進!』」
2.比喻不中用的兵將或手下。《孽海花》第一九回:「你有的是錢,只要你肯拿出來,東海龍王也叫他搬了家,蝦兵蟹將怕什麼!」
老成持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趙王、膠東王等七個藩王叛變,史稱「七國之亂」。當時吳王劉濞的軍隊開拔至梁孝王的藩國邊界,梁孝王派手下的兩員大將韓安國和張羽抵禦吳軍,兩人通力合作,張羽奮勇作戰,韓安國則謀策布劃,沉著應對,穩定軍心。使得吳軍一直無法越過梁國,向京城前進。最後朝廷派出軍隊,由太尉周亞夫領軍,平定了這場亂事。《史記》裡記載,由於張羽的力戰,韓安國的「持重」,才使得亂事無法擴大,得以迅速平定。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老成持重」,用來形容人成熟老練,處事沉著穩重。
移山倒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法力高強,本領很大。《精忠岳傳》第七八回:「他有移山倒海之術,手下有三千魚鱗軍,十分利害。」也作「倒海移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