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8.08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若出一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卿以為舉首,師之所至,前無堅城,數月之間,盡復江北之地。然其後攻周彭城,為王軌所困,欲遏歸路。蕭摩訶請擊之,明徹不聽,曰:「搴旗陷陳,將軍事也;長算遠略,老夫事也。」一旬之間,水路遂斷。摩訶又請潛軍突圍,復不許,遂為周人所執,將士三萬皆沒焉。此四人之過,如出一轍。 〔注解〕 (1) 勛:功績、功勞。 (2) 晚謬:晚年鑄成的錯誤。 (3) 恃功矜能:依仗功勛,自誇才能。 (4) 關羽:?∼西元219,字雲長,本字長生,三國蜀河東人。為蜀漢大將,輔佐劉備成大業,曾大破曹軍,威震一時。官歷前將軍、漢壽亭侯。後吳將呂蒙襲破荊州,被殺。諡壯繆侯。因其為人忠直仁義,廣受民間崇祀,尊其為「關公...
摩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手撫摩頭頂,表示喜愛或情意懇切。釋迦牟尼佛以大法囑付摩訶薩時,用右手摩其頂,故後世佛教授戒時,也摩受戒者的頂,傳為定式。唐.張南史〈秋夜聞雁寄南十五兼呈空和尚〉詩:「禪師幾度曾摩頂,高士何年更發心。」《水滸傳》第四回:「監寺引上法座前,長老用手與他摩頂受記。」
迦葉尊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中,摩訶迦葉的尊稱。少欲知足,常修苦行,傳說是佛教第一次結集的召集人。
一行三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修行者的一種修行境界。修行者先是專心唸一佛名,然後是生起諸佛的心境,進而知道離心無佛,將心繫緣法界,安住在一切平等,沒有障礙,沒有形相的襌定境界。《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下》:「法界一相,繫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
目犍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全名為摩訶目犍連。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古印度摩揭陀國土舍城人。從釋迦牟尼佛出家,成為釋尊的十大弟子。以神通第一著稱。後被反佛教的婆羅門打死。在佛教雕像中,常侍立在釋尊左邊。相傳其神通廣大,曾入地獄救母。也稱為「目連」、「大目犍連」。
千聞不如一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聽人言,不如親身看一眼來得確切、真實。《陳書.卷三一.蕭摩訶傳》:「安都謂摩訶曰:『卿驍勇有名,千聞不如一見。』」也作「百聞不如一見」。
禪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靜慮或思惟修。梵語dhyāna的音譯。指修行者高度集中精神,緣一對象或主題作思惟而達到定,這個過程稱為「禪那」。禪那按修習層次共分成四種,稱為「四禪」或「四靜慮」。在中國,禪那通常和定沒什麼區別,合為「禪定」一詞。《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三:「須菩提言:『般若波羅蜜是法無所有,不可得;禪那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密、檀那波羅蜜是法無所有,不可得。』」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下.滇遊日記三》:「師獨留正殿,無具無龕,澈夜禪那不休。」
五比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稱釋迦牟尼成佛後,最先跟他出家的五位弟子。也就是他初出家時,其父派給他的五名親信隨從。即阿若憍陳如、阿說示、跋提、十力迦葉和摩訶男拘利。
八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佛教用語。指世間能煽動人心的八件事,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摩訶止觀.卷五上》:「止是壁定,八風惡覺所不能入。」
魔合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泥、木、象牙或蠟製的娃娃。為梵語mahākala的音譯。於七夕時乞巧或供做珍玩用。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一折:「有個婆婆,每年家趕這七月七入城來賣一擔魔合羅。」也作「摩訶羅」、「摩合羅」、「摩孩羅」、「摩侯羅」、「摩喉羅」、「摩睺羅」、「磨喝樂」、「磨合羅」。
2.比喻受人喜愛的人物。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三折:「將來魔合羅孩兒,知他誰是誰。」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二折:「花朵般渾家不能勾戀,魔合羅孩兒不能勾見。」也作「摩訶羅」、「摩合羅」、「摩孩羅」、「摩侯羅」、「摩喉羅」、「摩睺羅」、「磨喝樂」、「磨合羅」、「魔侯羅」。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