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炙手可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鄭魯:唐朝時人,生卒年不詳。與崔鉉同時,為崔所重用與親信。 (4) 楊紹復:唐朝時人,生卒年不詳。進士第,登宏詞科,卒於中書舍人。與崔鉉同時,為崔所重用與親信。 (5) 段瓌:唐朝時人,生卒年不詳,曾任判官職。與崔鉉同時,為崔所重用與親信。瓌,音ㄍㄨㄟ。 (6) 薛蒙:唐朝時人,生卒年不詳。與崔鉉同時,為崔所重用與親信。 (7) 俊造:有傑出成就者。〔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新唐書.卷一六○.崔元略列傳》
躍躍欲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躍躍」一詞,較早見於晉.夏侯湛〈獵兔賦〉:「輕足之煢煢,振遊形之躍躍。」是形容心動不定的樣子。在唐.韓愈〈韋侍講盛山十二詩序〉中,有「夫得利則躍躍以喜」一句,則是形容喜悅的樣子。引申人心中急切,想要動手一試的意思。如所引典源宋.穆修〈送李秀才歸泉南序〉,便是作者敘述少年之時,去參加主司的考試,因為是初生之犢,絲毫沒有畏懼,反而自恃才能,極想在考官面前一展所學。文中用「躍躍」來形容心中急切一試。後來「躍躍欲試」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心動技癢,急切的想嘗試一下。另在《孟子.盡心上》︰「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則是說明,君子如果教人射箭,絕不一箭中的;而是張弓搭箭,對正目標,先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晉級、登進。《舊唐書.卷七十四.馬周傳》:「自古郡守、縣令,皆妙選賢德,欲有昇宰相必先試以臨人。」
過河拆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史.卷一四二.徹里帖木兒列傳》至元元年,(徹里帖木兒)拜中書平章政事。首議罷科舉,又欲損太廟四祭為一祭。監察御史呂思誠等列其罪狀劾之,帝不允,詔徹里帖木兒仍出署事。時罷科舉詔已書而未用寶,參政許有壬入爭之。太師伯顏怒曰:「汝風臺臣言徹里帖木兒邪?」有壬曰:「太師以徹里帖木兒宣力之故,置中書。御史三十人不畏太師而聽有壬,豈有壬權重於太師耶?」伯顏意解。……伯顏心然其言,然其議已定不可中輟,乃為溫言慰解之,且(為)〔謂〕有壬為能言。有壬聞之曰:「能言何益於事。」徹里帖木兒時在座,曰:「參政坐,無多言也。」有壬曰:「太師謂我風人劾平章,可共坐邪?」徹里帖木兒笑曰:「吾固未嘗信此語也。」有壬曰:...
推波助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宋.鮑照〈觀漏1>賦〉(據《鮑參軍集注.卷一.賦》引)昔傷矢之奔禽,聞虛弦之顛仆,徒嬰刃而知懼,豈潛機之能覺?惟生經之靃靡,亦悲長而懽促,恆證古而秉心,抱空意其如玉。波沈沈而東注,日滔滔而西屬。落繁馨於纖草,殞豐華於喬木。對昃離而後歌,據窮蹊而方哭。雖接薪之更傳,寧絕明之還續。貫古今而并念,信寡易而多難。時不留乎激矢,生乃急於走丸2>。既河源之莫壅3>,又吹波而助瀾4>。神怵迥而多慮,心而尟歡。望天涯而佇念,雄劍而長歎。嗟生民之永迷,躬與後而皆恤。 〔注解〕 (1) 漏:古代的一種計時器。 (2) 走丸:滾動的丸珠。 (3) 壅:音ㄩㄥ,阻塞不通。 (4) 瀾:大波浪。
奄奄一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李密〈陳情表〉(據《三國志.卷四五.蜀書.鄧張宗楊傳.楊戲》裴松之注引《華陽國志》)引)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愍,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猥蒙1>拔,寵命2>優渥,豈敢盤桓3>,有所希冀?但以劉4>日薄西山5>,氣息奄奄6>,人命危淺,朝不慮夕7>。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亦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8>不敢廢遠。臣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注解〕 (1) 猥:音ㄨㄟˇ,辱,謙詞。本作「過」,過分之意。 (2) 寵命...
少不更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言少不更事之人,無所涵養,而驟膺拔,以當重任,力綿才腐,凜凜危亡,而曾不知畏也。」
屈指可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數不勝數、髮難數、不勝枚舉、恆河沙數、不可勝數
牛刀小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許應龍〈代賀察院啟〉:「儒林挺秀,士萼交輝。早第于太常,旋馳聲於宦路,牛刀小試,游刃恢恢。」
普天同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曰:「臣聞五帝先教導民以德,夏后政衰,始用刑辟。今臣遭唐虞之世,是以自知免於防風之誅也。」帝悅之,領雍州刺史,封射陽亭侯,五年為真。安定羌大帥辟蹏反,討破降之。每羌、胡來降,淮輒先使人推問其親理,男女多少,年歲長幼;及見,一二知其款曲,訊問周至,咸稱神明。 〔注解〕 (1) 禹:夏代開國之君。相傳因治水有功,得舜讓位,立國為夏。 (2) 防風:即防風氏。夏之諸侯,生卒年不詳。禹平定天下,大會諸侯於塗山,防風氏違命遲到,禹殺之。 (3) 大戮:殺死、處死且陳屍示眾。 (4) 溥天:同「普天」,全天下的意思。溥,音ㄆㄨ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