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丹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晝夜長明的神仙處所。《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吾之將行,仍羽人於丹丘,尋不死之福庭。」唐.韓翃〈同題仙游觀〉詩:「何用別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丹丘。」
艾儒略(Giuleo Aleni)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野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野生的鶴。比喻隱士。唐.劉長卿〈送方外上人〉詩:「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滄桑之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詳。官至中散大夫,後棄官入山習道。桓帝時徵召不就,郡國強載至京師,閉口不言,題字於宮門,所寫的都是方外之事,削去復現。後放還鄉,居太守陳耽家。相傳一夕之間蟬蛻而去。 (3) 向:剛才。
大和民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亞民族之一。即日本人,主要分布在日本。由通古斯人、馬來人、漢人和朝鮮人等長期融合而成。西元前二世紀始受中國文化影響,後建立大和國,遂有大和民族之稱。歷經大化革新、明治維新,融合東西方文化,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操日語,屬阿爾泰語系,文字以漢字和假名混合使用,後又大量引進西方外來語。信仰佛教和神道教,民族服裝為和服。
胛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體背部上方外側的骨頭,左右各一,呈三角扁平形,與鎖骨、肱骨構成肩關節。也稱為「肩胛骨」。
寄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舊時的習慣。父母為求小孩順利成長,而將其託名在菩薩或尼姑、道士處做乾兒子或乾女兒,稱為「寄籍」。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二五.談異六.老僧》:「昔侍御與貧道為方外交,其公子方在襁褓,寄籍釋氏,為我弟子。」也稱為「寄名」。
張黑女墓誌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魏節閔帝普泰元年(西元五三一)刻於張玄墓上的碑文。原稱為「張玄墓誌銘」,清人為避康熙皇帝名諱,改稱為「張黑女墓誌銘」。字體為正書,但方中帶扁,隸意尚存。用筆峻逸,內方外圓,為北朝傑出書法。原石已失,清道光間何紹基曾得舊拓孤本,後經影印始聞名於世。
澍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雨水滋潤萬物來比喻生民承受德澤。《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湛恩汪濊,群生澍濡,洋溢乎方外。」
盛氣加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進奉玉璽的大任。但是有一次陪武帝吃飯時,謝澹不但喝醉酒,還大言不會屈順任何人的意思。武帝雖因謝澹是方外之士,不與他計較,但是心裡著實不高興,也就不讓他進奉玉璽了。由這個故事可知,謝澹的「仗氣凌人」是恃才傲物的意思,和「盛氣凌人」的用法不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