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莫可名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文字語言。莫可名狀指無法用文字言語形容。明.劉基〈松風閣記〉:「乍大乍小,若遠若近,莫可名狀。」清.方苞〈再至浮山記〉:「及月初出,坐華嚴寺門廡,望最高峰之山木末者,心融神釋,莫可名狀。」也作「不可名狀」、「不可名字」。
劉大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文學觀點3 著作4 評價5 資料來源 生平 劉大櫆(1698—1780),字才甫,一字耕南,號海峰,桐城縣陳洲鄉人.劉大櫆受教於同鄉吳直,才華出眾。 20多歲以布衣入京,方苞見到他的文章,極其讚嘆說:“如苞何足算哉!邑子劉生乃國士爾!”並讚他是韓愈、歐陽修一流人物,一時名噪京城,士大夫多願與其結交。雍正七年(1729年)、十年,兩次參加考試都登副榜。乾隆六年(1741年),由方苞薦舉應博學鴻詞科,被大學士張廷玉壓制落選。張後知大櫆...
歸有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主張文章不要雕飾太甚,應當恬適自然。有人把歸有光與歐陽修相比,推崇他為明代第一散文大家。直到清代,方苞、姚鼐等人,也對歸有光交口稱讚。歸有光反對擬古,多從形式著眼,並沒有達到內容上的真正革新。他的作品以散文為主,大多是應酬文字,也有些是對當時政治的不滿,表現對人民的同情。有些寫景、記敘的文章,即事抒情,真切動人,篇幅短小,言簡意賅,結構精巧,波折多變。 評價游國恩先生在評價歸有光散文特色時說:「他把生活瑣事引到載道的古文中來,使古文更密切地和生活聯繫,因而也寫出一些面目清新的作品」。此外,女性行狀的文體始於宋代,是當時...
古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唐宋文壇上古文運動所主張的先秦兩漢的文體。相對於駢文而言。清.方苞〈古文約選.序〉:「自魏、晉以後,藻繪之文興,至唐韓氏起八代之衰,然後學者以先秦、盛漢辯理論事質而不蕪者為古文。」參見「古文運動」條。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統觀念認為貧困餓死是小事,女子失去貞節才是大事。語本《二程全書.遺書二二下》程頤語。其後宋明理學家或本此語,宣揚貞節觀念,反對婦女改嫁。清.方苞〈巖鎮曹氏女婦貞烈傳序〉:「『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之言,則村農市兒皆耳熟焉。」
視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視察學校,考量學業。《禮記.學記》:「未卜禘,不視學,游其志也。」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
番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輪流替代。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則番代。」
義不反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義無反顧」。見「義無反顧」條。01.《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引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夫邊郡之士,聞烽舉燧燔,皆攝弓而馳,荷兵而走,流汗相屬,唯恐居後,觸白刃,冒流矢,義不反顧,計不旋踵,人懷怒心,如報私讎。」(源)02.清.方苞〈李剛主墓誌銘〉:「倘一旦揚子於朝,以學士或御史中丞徵,子將亡命山海而義不反顧乎?抑猶躊躕不能自決也?」 
席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泛指坐在地上。《西遊記》第一七回:「原來是三個妖魔,席地而坐。」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則席地倚牆而坐,面額焦爛不可辨。」
劉大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終。後應博學宏詞試,為張廷玉所黜,以教書為業,直到老年,默抑以終。劉大魁是清代桐城派「三祖」之一,是方苞的得意門生,也是姚鼐的老師。劉大櫆補充方苞的理論,認為「義理、書卷、經濟」是文章的材料和內容,而「神、氣、音節」是作家之能事。方東樹曾說:「學博(劉大櫆)論文主品藻,侍郎(方苞)論文主義法。」 著作《海峰詩文集》、《論文偶記》、《評選唐宋八家文鈔》 觀點劉大櫆著有《論文偶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