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幽暗不可知。晉.陶淵明〈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詩:「天道幽且遠,鬼神茫然。」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宗經》:「書實記言,而訓詁茫,通乎爾雅,則文意曉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眼睛看不清。漢.蔡邕〈瞽師賦〉:「夫何矇之瞽兮,心窮忽以鬱伊。」
2.不開通、不明理。《三國志.卷四二.蜀書.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譙周》:「昔在鴻荒,矇肇初,三皇應籙,五帝承符,爰暨夏、商,前典攸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黑暗中摸索著行走。漢.劉向〈勸學〉:「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行乎!」
禍來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禍患臨頭,神志就雜亂不清。《資治通鑑.卷二八六.後漢紀一.高祖天福十二年》元.胡三省.注:「鄙語有之:『福至心靈,禍來神。』」
死以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冒著死罪進言。表示謹慎惶恐。《史記.卷四三.趙世家》:「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憐愛之,願得補黑衣之缺以衛王宮,死以聞。」也作「沒死以聞」。
從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鹵莽行動。如:「冒從事,常常會出問題。」「遇事應當慮周慎行,切忌冒從事,才能減少錯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色陰沉、昏暗。南朝梁.吳均〈送柳吳興竹亭集〉詩:「躑躅牛羊下,晦崦嵫色。」唐.韓愈〈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詩:「我來正逢秋雨節,陰氣晦無清風。」
2.隱晦不明、模糊不清。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四.灤陽續錄六》:「廟祝棋道士病其晦,使畫工以墨鉤勒,遂似削圓方竹。」
3.愚無知。《北齊書.卷三.文襄帝紀》:「彼當嗤僕之過迷,此亦笑君之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昏暗不明。南朝宋.鮑照〈還都道中〉詩三首之三:「霮䨴冥隅岫,濛江上霧。」
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見利忘義」。見「見利忘義」條。01.《太平廣記.卷三二五.申翼之》引《搜神記》:「吾喘唾乏氣,舉門戶以相託,如何利忘義,結婚微族?」
 
瞞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欺騙天地。比喻著良心,隱瞞事實或以謊言騙人。明.無名氏《鬧銅臺》第一折:「我那日離山營,到銅城,見貪官壞法胡行徑,專瞞天地不公平。」也作「地謾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