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疑問語氣。相當於「呢」、「嗎」。《戰國策.趙策三》:「十人而從一者,寧力不勝,智不若耶?」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協調。《淮南子.原道》:「其德優天地而和陰陽,節四時而調五行。」
不約而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豪士並起,不可勝載也,然皆非公侯之後,非長官之吏也。無尺寸之勢1>,起閭巷2>,杖3>棘矜4>,應時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壤長地進5>,至于霸王6>,時教使然也。秦貴為天子,富有天下,滅世絕祀者,窮兵之禍也,故周失之弱,秦失之彊,不變之患也。 〔注解〕 (1) 尺寸之勢:微弱的勢力。 (2) 閭巷:街巷。喻指民間。閭,音ㄌㄩˊ (3) 杖:動詞。執、持。 (4) 棘矜:戟柄。矜,音ㄐ|ㄣ。 (5) 壤長地進:據有的領地愈來愈多。長,音ㄓㄤˇ。 (6) 霸王:霸者與王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實地勘驗。如:「踏勘」。《元史.卷一○二.刑法志一》:「諸郡縣災傷,過時而不申,或申不以實,及按治官不以時檢踏,皆罪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接替、繼承。《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漢.王充《論衡.偶會》:「父歿而子嗣,姑死而婦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堅定、堅決。《新唐書.卷一三七.郭子儀傳》:「進拜尚書令……子儀確讓。」唐.柳宗元〈與顧十郎文〉:「然者當其時而確固自守,蓄力秉志。」
形影不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孝行覽.首時》墨者有田鳩,欲見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見。客有言之於楚王者,往見楚王,楚王說之,與將軍之節以如秦,至,因見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遠,遠之而近者。時亦然。有湯武1>之賢而無桀紂2>之時不成,有桀紂之時而無湯武之賢亦不成。聖人之見時3>,若步之與影不可離4>。故有道之士未遇時,隱匿分竄,勤以待時。時至,有從布衣而為天子者,有從千乘而得天下者,有從卑賤而佐三王者,有從匹夫而報萬乘者,故聖人之所貴,唯時也。 〔注解〕 (1) 湯武:商湯與周武王。 (2) 桀紂:夏桀與商紂的合稱。二人皆因無道,為商湯與周武王所滅。 (3) 見時:得時。「見」疑為...
趨吉避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趨向吉利,避開凶險。《西遊記》第二回:「術字門中,乃是些請仙扶鸞,問卜揲蓍,能知趨吉避凶之理。」《紅樓夢》第四回:「豈不聞古人云:大丈夫相時而動。又曰:趨吉避凶者為君子。」也作「趨吉逃凶」。
方枘圓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 鉏鋙:音ㄐㄩˇ ㄩˇ,互不相容。同「齟齬」。〔參考資料〕 《文子.上義》夫知法之所由生者,即應時而變;不知治道之源者,雖循終亂。今為學者,循先襲業,握篇籍,守文法,欲以為治,猶持方枘而內圓鑿也,欲得宜適亦難矣。
染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鄭靈公故意不讓大夫子公(公子宋)食黿魚美食。子公大怒,伸指於鼎中沾點湯,嘗了一下黿魚的味道即走。典出《左傳.宣公四年》。後用以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唐.皮日休〈酒中十詠〉詩一○首之四:「開眉既壓後,染指偷嘗處。」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五.論秦蜀》:「夫鼎足之說始於蒯通。然通之說韓信,於此猶有漢之一足。當三國時而為是說,則獻帝無復染指之望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