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督促、勉勵。南朝齊.蕭子良〈與孔中丞稚珪書〉:「孜孜策勵,良在於斯。」《宋史.卷四三四.葉適傳》:「抱此志意而可以策勵期望者誰乎?」
恨鐵不成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憾恨鐵煉不成鋼。指對期望的人不成器,感到焦急不滿,而有所責求、惋惜之意。《紅樓夢》第九六回:「只為寶玉不上進,所以時常恨他,也不過是恨鐵不成鋼的意思。」
五十步笑百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是逃跑啊!」孟子說:「您既然明白這個道理,就不必奢望百姓會比鄰國多了。彼此都不管人民的死活,如何能期望更多的人民來歸附呢?」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五十步笑百步」,用來比喻自己和別人有同樣的缺點或錯誤,卻自以為是而譏笑別人。
激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rocess)4.2.1 公平理論/公道理論/平等理論(Equity Theory)4.2.2 期望理論(Expectancy Theory)4.2.3 認知評價理論(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4.2.4 增強理論(Reinfornement Theory)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激勵(motivating)的意義激勵(motivating)是指透過誘因或刺激物,來激發成員的工作意願和行動,使成員朝著組織目標努力前進的過程。 激勵的功能(1)激發成員發揮才能(2)提升成員的滿足感與士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等待、期望。《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朕思遲直士,側席異聞。」南朝宋.謝靈運〈南樓中望所遲客詩〉:「登樓為誰思?臨江遲來客。」
標籤論(labeling_theor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用。而當事人也可能會以過去的缺點或錯誤來建立自我認同,這也是一種貼標籤。舉例而言,我無法完成某人的期望,就對自己說:「我是個沒有價值的人,我很沒用。」因而對自己沒有自信,不敢冒險。標籤論已被用來解釋少年犯罪與各種變態行為的心理成因,也被用來說明學校教學的不當措施,會對學生的人格發展產生不良影響。例如「放牛班」、「啟智班」等名稱,都有可能會對學生心理上產生標記作用。 來源標籤的概念源自於Frank Tannenbaum在1938年出版的《犯罪與社會》(Crime and Community)一書,主張青少年犯罪行為是社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望、期望。如:「心願」、「志願」、「許願」、「如願以償」。《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期望、盼望。如:「巴望」。元.秦𥳑夫《東堂老》第二折:「凍剌剌窯中巴不到那明,痛親眷敲門都沒個應。」
盼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殷切的等候、期望。《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二:「王生父親在家盼望,見日子已久的,不見王生歸來。」《儒林外史》第一七回:「趙先生道:『老弟,你為甚麼就去了這些時?叫我終日盼望。』」
期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期望、等待。如:「即將到來的連續假期,令人非常期待。」「期待明年春暖花開再次相會。」唐.韓愈〈答渝州李使君書〉:「今既無由緣進言,言之恐益累高明,是以負所期待。」《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小娥忍住不動。期待時至而行,如此過了兩年有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