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99.32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作壁上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相似、相反詞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4.例句 1.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2.語譯 比喻置身事外,採取旁觀態度。 3.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袖手旁觀、隔岸觀火 相反詞 拔刀相助 4.例句 在一、二戰期間,美國皆採以作壁上觀的態度,遙望歐陸的戰火。
登峰造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佛經以為袪練1>神明,則聖人可致。簡文2>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3>?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 〔注解〕 (1) 袪練:淨化磨練。袪,音ㄑㄩ。 (2) 簡文:即東晉簡文帝司馬昱(西元320∼372),字道萬。元帝少子,封琅邪王,後徙封會稽王。廢帝太和元年為丞相,而無建樹,大權歸桓溫。後桓溫廢廢帝,改立昱。在位期間,留心典籍,長於清談。在位二年,廟號太宗。 (3) 不:同「否」,表詢問之意。〔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郭澄之〈郭子〉(據《續談助.卷四.殷芸小說》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喪事、居喪期間。《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吾欲與仲孺過魏其侯,會仲孺有服。」《紅樓夢》第九六回:「若說服裡娶親,當真使不得。」
調查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類學科(如: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上甚至是政府部門中普遍被採用。調查研究之類別亦依性質、對象、期間等不同,而有不同的種類,以下從調查研究之目標、範圍(scopes)、材料(subject matters)、蒐集資料方式(data-gathering)、涉及時間(time)等類別介紹。目錄1 壹、依目標區分1.1 一、描述性調查1.2 二、解釋性調查2 貳、依範圍與材料區分2.1 一、真實事物普查2.2 二、非真實事物普查2.3 三、真實事物樣本調查2.4 四、非真實事物樣本調查3 参、依蒐集資料區分4 肆、依蒐集資...
行動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的問題。教育的行動研究教育界在1940年代晚期開始嘗試運用行動研究,到了50年代晚期與60年代初期間,由於美國學術風氣偏好政府支持的大規模研究,因而放棄小規模的行動研究,後來又因不滿意由上而下的研究方式,以及財源緊縮的影響,又重新對行動研究產生興趣。教育的行動研究,可以作為縮小理論與實務差距的手段,它反映了一個實務的形式,而且可成為文化的革新。護理的行動研究護理界過去對於行動研究相當排斥,研究者比較認同實驗設計所得的量化資料,不過,後來慢慢的有研究者利用行動研究從事護理分析及解決問題、設計行動、以改善照護標準、並評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夏朝最末位君主的諡號。性格凶狠殘暴,在位期間暴虐無道,為成湯所滅,是著名的暴君。後世多稱為「夏桀」。
充耳不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詩歌總集,採集從周初至春秋中葉期間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樂章而成,共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為中國文學總集之祖。鄭玄是東漢著名的經學家,治學以古文經說為主,兼採今文經,遍注群經,成為漢代經學之集大成者。鄭玄解說《詩經》,宗於《毛傳》,如果《毛傳》講得不明確、太簡略,鄭氏便加以補充發揮,或者提出自己的見解。為了不和《毛傳》原有注文相混,便稱為「箋」,好像今天人讀書有自己意見時,寫在一張紙條黏在書上的「箋識」。《詩經.邶風.旄丘》這篇詩是在抗議衛國君臣對避難來衛的黎國君民不理不睬。鄭玄對這裡「叔兮伯兮,褎如充耳」的解說較為清楚,大意是說:「叔、伯這些衛國君臣,穿得很華麗...
避重就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玄宗尊重儒術,優禮儒臣,在位期間延聘張說諸臣編訂了《唐六典》。此書分吏、戶、禮、兵、刑、工等六個部分,備載唐代的各項制度。工部,為古代負責營造工作的官署,《唐六典》中對工部的工匠有「不得隱巧補拙,避重就輕」的規定,意思就是:在執行任務時,不可刻意避開較繁重的工作,專揀輕鬆容易的去做。後來「避重就輕」被用來比喻避開艱難繁重的工作,而選擇輕鬆容易的。亦用於比喻避開主要的問題,而只談些無關緊要的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量詞:(1)計算娛樂節目演出期間的單位。如:「下一檔戲」、「作了三檔秀」。(2)計算事物、事件的單位。相當於「碼」、「件」。如:「為了這檔事,我四處奔波,可真累壞了!」
後現代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現代主義 介紹掌握「後現代主義」意義的方式之一是正視其對現代主義的反動。現代主義的精神是熱切的透過理性而理解世界。早期現代主義學者們假定了世界是理性的寓所,期間所謂的真實面,不僅可以完全被人類心智所掌握;而且,存在著一固定的真實體系,人類思想可以竭其所能的加以掌握。現代主義者認為自然及社會科學的成果提供人類確切的真理,真理超越了懷疑,人類對事物的理解正反映了事物的本然面,這種動機就如同科學方法本身,是客觀的、中性的。現代主義的不同事物的思考形成了各式理論(後設敘述,metanarratives),說明了世界與生命的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