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9.13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冉伯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思想3 著作4 評價5 參考資料 生平冉伯牛,名耕,字伯牛,春秋時魯國(今山東曲阜)人,生於魯襄公二十九年,卒年不詳。孔子弟子,少孔子七歲,出身貧寒,與冉雍同宗。孔子為魯司寇,行攝相事,曾使伯牛為中都(今山東汶上西)宰。任魯國的中都宰期間,孔子很器重他。孔子周游列國,他始終相隨。孔子周游列國返魯後不久,他得了“惡疾”,從此一病不起,先孔子而死。在患有惡疾時,不願見人。據傳,冉伯牛患的是麻瘋病(古稱“惡疾”或“癩疾”)《淮南子‧精神篇》曰:「冉伯牛為厲」。《論語‧雍也》記載:『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
黑壓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或物密集眾多。[例]百貨公司打折期間,到處擠滿了黑壓壓的搶購人潮。
到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處、各處。[例]選舉期間到處都貼滿了競選標語。
大庭廣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齊王:指齊湣王(?∼西元前284),戰國時齊國國君,田氏,名地,一作遂。亦稱齊閔王、齊愍王。在位期間,任孟嘗君為相,匡章為將,屢敗楚軍,並與韓、魏聯合攻秦,入函谷關。十七年,燕將樂毅大破齊軍於臨淄,湣王出走至莒,任楚將淖齒為齊相。淖齒打算與燕瓜分齊國,殺湣王。在位共十七年。諡湣。 (2) 尹文:戰國時齊人,生卒年不詳。與宋鈃同時,曾遊稷下,為名家者流。主張自處於虛靜,對事物應綜核其實,提倡「見侮不鬥」、「以禁攻寢兵為外,以情慾寡淺為內」。著有《尹文子》。 (3) 詎:音ㄐㄩˋ,假若、如果。〔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孔叢子.公孫龍》
林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活都在台北市南區區域內。家居重慶南路三段,從原本的平房改建成四樓住宅,一直住了下來。林良說,除了改建期間內曾經搬離,可以說沒搬過家,只是房子從矮的拉高了,整建後地方變寬敞。但是這幾十年下來,一家子的累積早已經讓房子滿了。現在的生活,人是和書住在一起的。  台北城南,是林良最熟悉,也最自在的地方。他每天慢慢的走著大約十分鐘的路程,到達福州街、羅斯福路口的國語日報大樓,沿著街走,累積情感,天晴或雨,都能和住了五十年的城市對話。  半個多世紀以來,林良出版了六十多本兒童文學,以及《小太陽》、《和諧人生》、《在月光下織錦》等多本...
楚囚對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率兵攻打鄭國,鐘儀隨軍出征,由於戰敗,鐘儀淪為戰俘,鄭國把他抓住後,又轉送晉國,成了“楚囚”。在被囚期間,鐘儀懷念故國,不忘家鄉,他想到楚國的戰敗,不禁潸然淚下,愛國之情,溢於言表。過了兩年的囚禁生活,到楚共王九年(公元前582年),晉景公見到“楚囚”鐘儀,他問別人道:“兵器庫裏那個頭戴南方式帽子的人是誰?”隨從回答說:“那人是鄭國轉送來的楚囚”。景公對這個被關押了兩年,還仍然帶著自己國家帽子的人,十分感佩。他下令把鐘儀釋放出來,並立即召見,以示撫慰。期間
平心靜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心靜氣」原作「平心氣」。心,指心情。氣,可指脾氣,也可借指態度。心情能保持平和,脾氣自然就會控制得當,態度也會冷靜。據《韓詩外傳》卷二載,孔子的高徒宓子賤接受魯國國君的任命,到單父這個地方擔任縣令。在任期間,他很少外出,而且常常悠閒地彈琴自娛,但是卻把單父治理得很好。前任縣令巫馬期見了十分訝異,因為他在任時,為了治理政事,可說每天都是早出晚歸,日以繼夜的工作。巫馬期向宓子賤請教,子賤回答說:「那是因為我能任用人才,你卻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廣任人才,許多人一起分擔工作,自然輕鬆悠閒得多;憑一己之力,工作全集中在一人身上,當然就會很辛苦啊!」後人評論宓子賤的作法,說他是讓自己的身體閒散,但是注...
擔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擔負某種職務及責任。[例]他在擔任總經理職務期間,將公司整治得有條不紊,業績從此蒸蒸日上。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曾用打屁股處罰違規的犯人。人類學家張光直在回憶錄《蕃薯人的故事》裡寫到,自己因四六事件被關在看守所期間,曾冒犯醫官,差點受到所方打屁股的處罰。 軍隊裡對成人的體罰在許多國家的軍隊中也存在體罰下級軍人的情況。 中國打屁股曾長期作為1種專人執行的處罰方式,偶有突發性的拳打、掌摑、腳踢。這些處罰方式(主要是打屁股)在部隊裡曾經非常普遍,當時被稱為「肉刑」(係體罰的同意詞)。沈從文的《從文自傳》裡提到當年他在軍閥部隊吃糧當兵的時候,上級就警告:「胡來亂為的,要打屁股。」沈從文所在的部隊「不作興挨打」,較常被打屁股只有伙夫,處罰...
觀察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 有較佳的外在校度,且較少發生反作用。(二) 能降低被觀察者的社會期許性。(三) 自然觀察的研究期間長,可以發現趨勢。 四、缺點(一)觀察的對象受限。(二)觀察者的介入有時會對觀察情境造成影響。(三)耗時、費錢,且不適合用於大樣本。 資料來源謝宏仁(2008)。教育學(教育概要)。臺北:高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