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資訊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養成。然而資訊科技工具的運用也為人類社會帶來新的議題,例如不當使用造成個人的身心傷害,智慧財產權的歸屬與侵犯,以及利用資訊科技犯罪等。故而,培養學生有效的使用資訊科技工具,並瞭解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相關的議題,應是學校資訊教育的中心主題。 基於上述理念,本課程的設計首先著重在使學生瞭解資訊科技與生活的關係,認識電腦硬體及操作環境,學習基本應用軟體的操作,以及網際網路的使用。其次強調如何使用資訊科技工具有效的解決問題,並進一步養成學生運用邏輯思維的習慣。最後引入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相關的議題,以養成學生使用資訊科技的良好態度...
班級常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頁讓家長瞭解班規、執行方式、以及可能的輔導作法。8.列舉學生應有的權利和學習的規定,使學生享有班級的歸屬感並引以為傲。9.設計有計畫、有結構的課程來教導學生有關班規、例行事務、以及期望標準。10 .班級常規的精神與作法必須與學校的校規一致,不能有衝突或違背的情形。至於具體的班級常規條目,Evertson,Emmer和Worsham(2005)提出了適用於小學班級的一般規條,其內容包括:1.有禮貌,並且能幫助他人。2.能尊重別人的財物擁有權。3.能安靜地聆聽他人的發言。4.不可打、撞、或傷害他人。5.能遵守學校所訂定的校規...
內團體與外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斷再製落實的生活經驗,至於其他團體則是一個相當模糊的生活經驗,也無法掌握團體運作、歸屬和認同的感覺。所以中國人往往將家庭運作的倫理關係帶到家庭以外的團體,如此才容易形成團體連帶的感覺與認同,所以,在一般政治或經濟生活經驗中若被別人視為「自家人」,則可稱為是內團體的成員;反之,則為外團體的成員,所以有時與人互動時讓人有太客氣的感覺,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說「太見外了」,也就是會將彼此的關係拉開,產生他群團體的距離感。註2 參考書目註1:Craig Calhoun/Donald Light/ Suzanne K...
團體工作階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較願意分享感受及意義。彼此氣氛較為真誠、自由,也較少防衛性。3. 在此階段中,團體有高度的凝聚力及歸屬感。4. 團體專注此時此刻的感受。5. 團體溝通是清楚而直接的,成員彼此更能開放深入、分享感受。6. 團體在朝向團體目標上出現更有效的過程。7. 此階段強調情緒感受,與認知意義的統合,不僅接納、支持成員的情緒表達或宣洩,同時也會引發成員思考不同情緒背後的意義。8. 成員逐漸增加自己在團體中所學到的好經驗,並應用於團體外的生活應用,以解決生活的問題,或增進生活的成長。 任務 (一)共同任務1.發展團體及個人目標,並實現、...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比喻女子出嫁後,不再與娘家有任何關係,一切好壞都歸屬於夫家。如:「現代女性多不被傳統觀念『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所束縛,與娘家親人保有良好的互動。」《孽海花》第二二回:「嫁出的女兒,潑出的水,你倒怕了他!我告訴你說,一個女娘們,只要得夫心,得了夫心,誰也不怕。」
裁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行政官署依據法令對於具有違法事實的人,科以一定處罰。[例]這件車禍的責任歸屬,將送交通事件裁決所裁決。
親密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在社會中,無可避免地與他人產生互動,而互動下促進各種不同程度的關係,且各式的關係對於個人而言有其不同的重要性,而親密關係則指彼此能分享內心想法,並且了解對方,建立信任、親近、愛與歸屬感等的依賴關係。(註1)親密關係可依親密性(intimacy)的程度而區別,可分為初級關係(primary relationships)與次級關係(secondary relationships)。(註2)目錄1 初級關係2 次級關係3 兩人之間的親密關係程度3.1 寬度3.2 開放度3.3 深度4 參考書目 初級關係處於初級關係者彼此間持...
生民塗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庭,京師鞠3>為戎穴,神州蕭條,生靈塗炭。天未亡秦,社稷有奉。主上聖德恢弘,道侔光武,所在宅心,天人歸屬,必當隆中興之功,復配天之美。……」 〔注解〕 (1) 羌胡猾夏:指姚萇率領西北方的少數民族侵擾中原。羌胡,泛稱我國西北方少數民族。猾,音ㄏㄨㄚˊ,侵擾。 (2) 晏駕:古代皇帝死亡的諱稱。 (3) 鞠:通「鞫」,窮盡、完全。
規訓與懲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行為均受到監視,其相類似的制度包括學校、醫院以及商業組織。雖然懲戒的職責不是由國家執行,權力的終極歸屬單位依然是國家當局,是沒有改變的,但懲戒權利已遍及整個社會。
所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權利的歸屬。指擁有。如:「這塊地歸我所有。」《肇論疏.卷上》:「因緣之所有者,本無之所無,本無之所無者謂之本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