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美國獨立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源頭2 經歷3 關鍵字4 出處 源頭獨立戰爭(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or American Revolution)西元17世紀,首批歐洲人進入北美洲,建立早期的殖民地。一個世紀後,在西元1775年,英屬殖民地起來反抗英國的統治,並且發動獨立革命,進而產生一個新的國家,美利堅合眾國。隸屬於英國美洲殖民地區的人民們,想要獲得較大的自治權...
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美國本土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及墨西哥灣。首都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美國源自於1776年脫離英國統治的北美殖民地,13洲的殖民地代表一同發表了《美國獨立宣言》,在經歷艱苦的獨立戰爭後,於1783年與英國簽訂了巴黎協約,從此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目錄1 國旗1.1 國旗變遷1.2 國旗的別稱1.3 國旗的設計者 國旗美國國旗上的50顆白色星星代表50個洲;每當新洲加入聯邦,會在次年的7月4日在國旗增加一顆...
呂赫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靈】,成為最先被介紹到中國的台灣作家。1939年,呂赫若赴日本研究聲樂,他更深刻地體認到做為一個殖民地子民的悲哀,從而激發更飽滿的對抗能量。1942年返台,積極參項文化運動,加入由張文環所主編的(台灣文學),並擔任(興南新聞)記者,其後亦參與台中縣籍作家張文環、音樂家呂泉生所組成的「厚生演劇研究會」,熱衷於舞台劇的編寫與演出。呂赫若在戲劇、音樂與文學各方面,才情橫溢,曾被譽為「台灣第一才子」。1945年,戰爭結束,國民政治接收台灣,呂赫若懷抱理想,相信台灣既已脫離
葉石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異味」。他曾受聘「文藝臺灣」擔任助理編輯,因而與西川滿的「外地文學」關係密切。這個階段,由於不瞭解殖民地統治下,台灣民眾被欺凌的真實生活,並堅決相信在藝術無國界,和當時以台灣人為主的「臺灣文學」,關係惡劣。民國三十三年,光復前一年,他因戰事越來越激烈,對自己的文學態度有所反省與批判,並和西川滿齟齬,遂辭去工作,回台南任台南立人國民學校教師。戰爭末年,被迫征召入營為帝國陸軍二等兵。這段期間,他埋頭閱讀有關臺灣新文學的各類書籍,從此發願,為發揚臺灣新文學,堅強的民族精神而奮鬥。光復初期,他從日文到中文,從異國人重新作為中國...
龍瑛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評論,其作品多達百餘篇。  1999年,因肺癌病逝於臺北市仁愛醫院。 文學創作   龍瑛宗成長於殖民地的壓迫環境,養成其木訥寡言、善感而內斂的性格,他的生命情調與文學特直接趨於陰柔纖細。  龍瑛宗的作品與同時期作家最大不同處,是他吸收了西方現代派技巧的寫實主義,表現傳統習俗與現代意識的劇烈矛盾;此外,他對人物個性及心理刻劃非常細微,雖然沒有明顯表達對日本政府的不滿,但他側重描寫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以及女性不性的遭遇,實際上是變相的批判和抵抗。  日治時期的作家面臨兩個難題:1.台灣人是不是日本人 2.台灣作家的...
臺灣新美術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在日治時代,因受日本文化殖民政策影響,有一批年輕的美術家在追求臺灣意識及民族平等的共同願望下,所展開的美術運動。也由於美術不若文學敏感,因此美術家得以活躍的參與「帝展」、「臺展」、「臺陽展」、「府展」,為臺灣的近代美術開創一個新的局面。昭和九年(西元1934年),由李梅樹與陳澄波、陳清汾、顏水龍、廖繼春、楊三郎、李石樵、立石鐵臣等八人,在臺北成立「臺陽美術協會」,正是此運動的新里程碑。
波希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前四九二至四四九年間,波斯欲與希臘爭奪小亞細亞殖民地、甚至征服希臘所引起的系列戰爭。在衝突期間雙方各有勝負,但最後希臘聯軍攻進小亞細亞,波斯承認希臘殖民地的獨立,戰爭方告結束。
陳千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1946年才被遣返台灣。這次戰火經驗,不僅在陳千武的左手臂上留下永遠的傷痕,同時也一輩子烙印在這個殖民地子民的心中。  1967年起,以此太平洋戰爭經驗,陸續創作一系列小說,1984年集結出版《獵女犯》,1999年改版為《活著回來—日治時期台灣特別志願兵的回憶》就是記錄這段台灣志願兵的太平洋戰爭經驗,同時也是一個作家對戰爭、人性,以及生命本質最深沈的思索。作品以詩為主,兼及小說評論。詩作富有強烈的歷史意識和現實批判精神,其詩作發表於《藍星》、《創世紀》、《笠》等詩刊。  太平洋戰爭期間,他被迫以「台灣特別志願兵」身份服...
長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敵人,危險的沼澤地、高聳的群山以及嚴酷的氣候奪取了許多人的性命。最後他們長途跋涉了9700公里以尋找殖民地,終於到達了陝西省。毛澤東建立了共攢黨總部,並堅持抵抗中國國民黨的攻擊。1937年日本侵占中國華北,國共雙方同意聯合抗日,此時正是中國抗日的開始,也給了共產黨有了喘息的機會,並且藉機厲兵秣馬。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毛澤東、蔣介石英文關鍵字:Mao Zedong、Chiang Kai-shek 出處P.S.胡懷/著。新世紀世界史百科全書,1995年出版,頁318。貓頭鷹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