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手遮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斯,楚國人,入秦為相。他助秦始皇廢除封建,確立郡縣制,建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帝國。後來秦始皇在沙丘平召駕崩,李斯和趙高合謀假造詔書,賜死扶蘇,殺害蒙恬,立昏庸無能的胡亥為秦二世,為自己的專權打下基礎,也為秦朝的滅亡埋下禍根。後為趙高所害,被腰斬於咸陽市。唐代詩人曹鄴讀《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後,寫了一首〈讀李斯傳〉詩,有云:「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即是說李斯倚仗權勢,混淆是非,欺上瞞下,妄想以自己的手遮盡天下人的耳目。「一手遮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玩弄權術、瞞上欺下的行徑。
倒行逆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吳國受到吳王闔廬的賞識,幫助吳國振興國勢,成為一方的霸主。但是在伍子胥的心中,從來沒有忘記楚平王的殺害父兄之仇。後來楚國攻伐蔡國,伍子胥便藉救援蔡國的名義,帶領吳兵攻打楚國,屢戰屢勝,終於攻下楚國的郢都。此時楚平王早已死去多年,報仇心切的伍子胥命令兵士們挖開楚平王的墳墓,鞭笞平王的屍骨。逃到山中的申包胥知道這件事,就託人指責伍子胥說:「你雖是為了報父兄之仇,但也做得太過分了,難道你忘了也曾是楚國的臣子嗎?」伍子胥也託那人轉告申包胥,說:「我有生之年報不了仇,就像太陽快下山了,要走的路卻還很遙遠,我怕等不及了,所以只好做出違背情理的事情。」伍子胥以「倒行而逆施之」說自己不按情理行事,後來「倒行...
大義滅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隱公四年》載,州吁是春秋時代衛國莊公與寵妾所生的兒子,莊公非常寵愛他,大夫石碏(ㄑㄩㄝˋ)曾經勸諫莊公不要把州吁給寵壞了,但是莊公不聽,州吁也因此養成好戰驕奢的個性。莊公死後,桓公繼位,州吁密謀殺害桓公而自立為國君,引起人民不滿而導致國內不安。州吁的親信石厚就去問他的父親石碏,要怎麼做才能安定民心、鞏固王位。石碏曾經是衛桓公的重臣,很受到人民的尊敬,當石厚來請教的時候,他說:「只有覲見周天子才能安定君位。」石厚又問:「如何才能覲見天子呢?」石碏說:「陳桓公正受到周天子的寵信,而現在陳國和衛國的關係非常和睦,因此如果去拜訪陳國的國君,請他向周天子請示,必定可以得見。」於是石厚就跟隨著州...
一竅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朝末年,紂王沉溺酒色,設酒池肉林,不理朝政,殺害許多直言進諫的忠臣,導致國勢危在旦夕。紂王的叔父比干,是當時的賢人,他看到紂王如此荒淫無道,十分痛心,便勸諫他力圖振作,遠離酒色,造福天下百姓。紂王不聽,反而以賢人的心七竅皆通的傳說為藉口,要借比干之心來看看,便將比干處以挖心酷刑。孔子針對這段歷史,很感嘆地說:「紂王的心智如果有一竅可通,比干就不會死了。」由此說明,為政者如果心智昏昧不明,便是國家滅亡的主要原因。後來「一竅不通」這句成語,就從《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中所載的孔子的這段話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對某事完全不懂。
大發雷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發脾氣。比喻非常生氣。《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陳秀才大發雷霆,嚷道:『人命關天,怎便將我家人殺害了?』」《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欽差大發雷霆,板了臉厲聲罵道。」
武則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曾下詔特封武則天為「宸妃」,以提高武則天的地位。 皇后武則天當上皇后,為控制後宮,消除隱患,殘忍地殺害了王皇后和蕭淑妃。武則天當上皇后之初,皇太子仍然是高宗長子燕王李忠。武則天恐若有一天太子當上皇帝,對己不利,於是利用許敬宗等人上奏,更換皇后之子李弘為太子。武則天為鞏固自己的地位,便清除異己,於是將褚遂良、長孫無忌及韓瑗等人貶官,或令其自縊。另外,武則天亦扶植了許敬宗、李義府等新貴,以穩固政治地位。又將《氏族志》改為《姓氏錄》,以提高新貴的社會地位。 大聖帝皇位繼承成了女皇帝最棘手的問題。經宰相狄仁傑相勸後,武則天遂召...
同病相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吳越春秋》這本書,記載了春秋時吳、越兩國的歷史。伍子胥原為楚國大臣,楚王聽信讒言殺害其父兄,伍子胥因而逃到吳國,受到吳王闔閭的重用。後來楚國的白喜也因其祖父被讒言所陷,遭平王殺害,而投奔到吳國。伍子胥向吳王引見他,使他也同樣受到闔閭的重用,並常與之商討國事。吳國的另一大臣被離相當不解,便問伍子胥說:「您為何初見白喜就如此信任他?」伍子胥回答:「這是因為我的遭遇和白喜一樣。你應該聽過〈河上歌〉吧?裡面有一段歌詞說:『同病相憐,同憂相救。』就好像受驚的群鳥,聚集而飛;受阻的流水,回旋聚合。我這樣是同病相憐。有誰不會因思念故鄉,而更同情和自己有類似遭遇的同鄉呢?」「同病相憐」就是直接摘自此處的一個...
殺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屠殺、殺害。《三國演義》第一○回:「且說操大軍所到之處,殺戮人民,發掘墳墓。」《初刻拍案驚奇》卷四:「以前所言幾等人,曾不聞有顯應刺客劍仙殺戮的。」
前功盡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功盡棄」原作「前功盡滅」、「前功必棄」。據《戰國策.西周策》載,蘇厲是戰國時謀士。有一次,他聽說秦國大將白起即將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就對周王說:「白起曾經打敗了韓、魏、趙等國,並且殺害魏國將領,攻占了許多土地。現在他又要出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攻下,周王室就會面臨危險,您應該想辦法阻止。」於是建議周王派人前往秦國去對白起說:「以前楚國有一個名叫養由基的人,善於射箭。在距離柳樹一百步的地方射擊,射出一百支箭,每一箭都能射中柳葉,一旁觀看的人都誇讚射得很好。但是有一個路過的人,卻說:『的確射得很好,但是可以再教導他射箭的方法。』養由基聽了,就說:『大家都說我射得很好,你卻說可以教導我,那你為...
滄海遺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狄仁傑(西元630∼700),字懷英,唐代并州太原人,是唐朝著名的宰相。據《新唐書.卷一一五.狄仁傑列傳》載,狄仁傑的祖父和父親均在朝為官,家學淵源深厚,使他從小便受到嚴格的教育,潛心研究學問。在他小時候,有次門人被人殺害,官吏便到狄家來盤問案情,所有人都爭著向官吏辯護自己的清白,只有狄仁傑繼續專心讀書,沒有受到影響。後來狄仁傑以明經舉第,出任為汴州參軍。但是他上任不久,就被其他官吏誣陷,由黜陟使閻立本審訊。在審訊時,狄仁傑據理直言,陳訴冤情,由於對答如流,讓閻立本十分驚訝,臨走時稱讚道:「孔子曾說觀察一個人的過錯,就可以知道他的人格品行。今日我見你的表現,而國家不能重用你,你可以說是遺漏在滄...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